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高三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以下关于商周手工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代 | B.商朝青铜器产品趋向生活化 |
C.夏朝遗址出现原始瓷器 | D.夏商西周的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
春秋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但阻碍因素依然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
A.社会政局的动荡 | B.少数民族的进攻 |
C.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D.旧生产关系的影响 |
下列关于我国使用铁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是世界上首先使用铸铁的国家 | |
B.我国在西周晚期开始出现铁农具 |
C.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发明了铸铁柔化技术 |
D.我国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①铁器牛耕使用渐广 ②民族间不断融合
③诸侯政权并立趋向统一 ④中外联系不断加强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 B.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 |
C.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
张骞“凿通”西域的重要意义有
①新疆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 ②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
③有利于西域社会的进步 ④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有关两汉刺史制度的介绍,正确的是
A.刺史开始时没有固定的治所,但级别很高 |
B.刺史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
C.东汉地方行政区划包括州郡二级 |
D.西汉末年刺史执掌州军政大权,成为州最高长官w |
秦汉时期,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 |
B.“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 |
C.班超派甘英到达大秦 |
D.中国的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传到越南 |
下列关于两汉与匈奴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汉政府反对匈奴掠夺的反侵略战争 |
B.两汉政府反对匈奴保持边境安全的正义之举 |
C.两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 |
D.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
下列有关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辰韩的语言、称呼、习俗等与秦朝相似,又称“秦韩”
B.汉光武帝赠赐给日本倭奴国使者金印已得到考古证实
C.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出色完成使命
D.汉代文明通过陆、海路开始走向世界,远及欧洲和非洲
三国时期,促进江南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①大批北方农民南迁 ②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相对安定
③少数民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④翻车等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主要是针对佛教宣扬的:
A.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 | B.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观点 |
C.形神统一、形亡神才灭的观点 | D.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观点 |
唐初以孟子“轻徭薄赋”的民本思想改革赋税制度,实行租庸调制。这一赋役制度的作用表现在
①农民生产时间较有保证 ②农民赋役负担相对减轻
③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改变 ④政府赋税收有了保障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唐初皇帝调整统治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客观上最能体现战国时期儒家“仁政”主张的是
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 B.租庸调制,科举制 |
C.均田制,科举制 | D.租庸调制,均田制 |
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①产地分布广 ②生产规模大,产量多
③分工细,品种繁多 ④技艺水平高,且融入了外来风格m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教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引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引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 移风易欲,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回答: ①材料一评论商鞅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响? (3分)
② 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 否定了什么? 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3分)
③ 材料三评论商鞅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3分)
④ 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举上述材料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阶级关系的变化。(3分)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楚越之地(长江流域及江南一带),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果隋嬴蛤,不待贾(商人)而足,地势饶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兵革勿用,民不外劳,役务宽简,氓庶(百姓)繁育。至余粮栖亩,户不业阖,盖东南之极也。自晋氏流迁,迄于太元(年号,376~396)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战乱),区域之内晏如此。……自此以至于大明(年号,457~465)之际,年逾六纪,民户繁育……良田亦数十万顷,亩值一金……鱼盐杞梓之利,充轫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
材料三 二月丙子,诏曰:“政道未著,俗弊尚深,豪侈兼并,贫弱困窘,存缺衣裳……朕甚忧之。”
——摘自《宋书》
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从汉代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状况出现了什么变化?(2分)(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和影响(6分)。
(3)这一时期北方经济与南方相比因种种原因呈现出不同特点,由此看来,你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的前提条件(3分)?
(4)从六朝江南经济开发的史实出发,联系当地实际,说说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