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浙江金华市青春共同体八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汉字注音。(每空1分,共4分)
阅读经典,咀嚼(  )经典,那些从容流淌的文字中,却常常涌动着令我们感动的爱的激流:阿长辛苦买来的粗zhuō(  )的《山海经》中蕴含着的浓浓关爱;父亲蹒跚(  )的背影中流淌着的舐犊之情;老王在生命尽头的微薄的回馈所牵动的一个善良文人的愧zuò(  );一肩担尽古今愁的老信客以大半辈子的穷愁潦倒演绎出的无悔的忠诚……常常感动于生活中的细小的爱与关怀,我们才能更好地品味生活!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金华市青春共同体八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每空1分,共6分)
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朝花夕拾》的《      》中提及。从《朝花夕拾》中我们知道,他后来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叫 (       )。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的《           》。
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它的作者是(   )读一读,指出A.B两处的人物是谁。
A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B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作者(     )  A(       )  B (       )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金华市青春共同体八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你所背诵的古诗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 。 (王 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孤帆天际看 。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3)杜甫在《望岳》中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4)我们要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条件,发奋学习,不要等到长大以后才后悔。要知道:“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请你用《乐府诗集·长歌行》中的名句填写)
(5)对于周围的不良环境,有的人不自觉地会“近朱者赤,______________  。 ”受到其不良的影响,也有人意志坚强,抵抗不良诱惑,能够做到 “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引用成语和《爱莲说》中的名句填空)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金华市青春共同体八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答题。    
除夕到初六,家中成了麻将“赌窝”,南京初三学生小魏认为这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于是在小区门口贴出一副“夜夜麻将声,怎能学习?天天想一中,你去考吧!”的讽刺对联,希望父母能给他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结果对联劝父的效果并不理想,其父亲认为丢了脸,将对联揭去,并将儿子的脸打肿。居民们一起指责老魏不该打儿子,有什么话好好说,有居民还报了警。《 南京晨报》                                                                                                                                  
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可以从材料中找)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金华市青春共同体八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母亲 · 我 · 狗
(1)小时侯,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害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给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学生上早学。
(2)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人,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都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我都不敢想下去。
(3)邻居大婶也来劝我母亲:“别让孩子上了吧,你们家就他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4)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5)到了那个“恶狗云集”的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6)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孩子,别怕!有妈在,狗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7)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作饭。
(8)多年过去了,有一次已经读高中的我同邻居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其实,你妈妈是村里最怕狗的了!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一霎间,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9)如今的我已不再是那个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我的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表明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请你引用原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2分)
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金华市青春共同体八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身后的眼睛   
(1)那是一头野猪。
(2)天高月爽,四周清亮空明,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3)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
(4)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苞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惟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5)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了。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它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6)孩子已经能嗅到野猪扑面而来的臊气。
(7)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上去,尽管只有一小步。这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野猪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8)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的猎枪。
(9)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
(10)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
(11)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12)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的目光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母紧张的脸上,一点也掩饰不住他们的担心。他们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里有些时候了。
(13)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14)野猪和孩子对视着。
(15)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着獠牙的嘴里。
(16)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
(17)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18)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
(19)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20)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地,跑了。
(21)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22)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们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23)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嚎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24)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
(25)孩子继续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26)孩子似懂非懂。他只好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的啊?
(27)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请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身后的眼睛”指什么?文章为何要以“身后的眼睛”为题?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文中多处运用了环境描写,试结合文章说说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文章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描写孩子和野猪的对峙?而野猪逃跑了,孩子却瘫在地上嚎啕大哭,怪父母没有帮他。这样是否矛盾?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父母该如何培养教育孩子?
⑴美国调查:继承15万美元以上财产的小孩,会有两成放弃工作,多数一事无成;他们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甚至失去奋斗目标。这股“富裕病毒”正席卷全球,从美国、日本到中国……
⑵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16岁开始详细地记下自己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他也让孩子们学记账,不管买铅笔、玩具都一一记录,都要有合理的解释。此外他拒绝儿女们进入自己的公司,他要让孩子知道,一切必须靠自己的奋斗。
⑶据了解,我市某校某生在看到家里的存折后对老师说:“我每天用50元,一直可以到死。”言下之意不想读书。而有这种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金华市青春共同体八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寄题沙溪①宝锡院  
欧阳修
为爱江西物物佳, 作诗尝向北人②夸。
青林霜日换枫叶, 白水秋风吹稻花。
酿酒烹鸡留醉客, 鸣机织苎 ③遍山家。
野僧独得无生④乐,终日焚香坐结跏⑤。
[注释] ①沙溪:地名,江西吉州瀧岗,是欧阳修的故乡。②北人:指中原地区的人。③苎 :苎麻,可制线织布。 ④无生:佛教以为万物无生无灭,此指僧人领略了超越生死的境界。 ⑤结跏:佛教徒坐禅的一种姿势。
诗中最能具体表现“江西物物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金华市青春共同体八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渔人甚之 (       )               阡陌交通 (      )
余人各复至其家(      )           水涩 (      )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异渔人甚异无丝竹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便船屋俨然
C.会当凌顶夜久语声
D.神情与苏黄不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把语段(一)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 遂缘小溪,益出山左。
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金华市青春共同体八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幸福时刻在你身边,家庭亲情、师生情谊、社会关怀是一种幸福;拥有财富、获得荣耀是一种幸福;静静地听一首歌,专注地读一本书也是一种幸福。请你在生活的海洋中,感受你的幸福,表现对你幸福的理解和追求。
请以“幸福,在________中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金华市青春共同体八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