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必修三?单元质量评估(五)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开始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的先进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 | D.①③ |
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 )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侮之道 |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
D.启迪人民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
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
洋务派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是( )
①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②只有采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才能“自强”“求富” ③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④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学说来挽救清政府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是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
①中体西用 ②维新变法 ③救亡图存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 )
A.宣扬经学 |
B.批判儒家思想 |
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 |
D.否定孔子的权威 |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
有人把百日维新的失败归咎为“变法之初不先变发辫”。这句话是将( )
A.发辫与机器生产相联系 |
B.发辫与社会风俗相联系 |
C.发辫与满汉矛盾相联系 |
D.发辫与国家政治相联系 |
回到1917年的北京,你不会看到的是( )
A.学校的进步青年热切期盼着下一期的《新青年》 |
B.北京郊区多了不少浓烟滚滚的工厂 |
C.一些学堂的孔子画像被涂抹 |
D.报摊上出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本 |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他认为:“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这一主张最重要的影响是( )
A.活跃了思想,使学术兴盛 |
B.对旧势力妥协,致使北大旧势力猖獗 |
C.不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 |
D.保护了进步学术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 |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的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变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思想观念 |
B.军事技术 |
C.经济组织 |
D.教育制度 |
新文化运动兴起中,下列哪项对新文学不具有重大影响( )
A.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
C.鲁迅的《狂人日记》 |
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传统专制观念之间的一场严峻的斗争。这场斗争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
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
在欧洲启蒙思想家看来,“自由”“平等”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在中国最早大力倡导这一观念的是 …( )
A.李贽的“异端”思想 |
B.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
C.李鸿章的洋务思想 |
D.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
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这段话指出运动的缺陷是 ( )
A.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抹煞传统文化 |
B.脱离了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
C.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否定马克思主义 |
D.没有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
《新青年》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就是法语“青年”的意思。人们经常用它的副题‘La Jeunesse’来称呼它。这个副题的选择不是偶然的,因为( )
A.陈独秀曾留学法国,喜欢法语 |
B.这本杂志是和法国人合编的 |
C.上海是法租界,在杂志出版时必须附上法语 |
D.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深受法国思想的影响 |
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 )
A.各有特色 |
B.扬中抑西 |
C.扬西抑中 |
D.无法相通 |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和欧洲两种不同的文明,在16世纪中叶以后,就再也不能避免地要发生正面交锋了。在最初的交往之后,一方面中国士大夫中,出现了像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等愿意接受西方天主教文化的人;另一方面,欧洲天主教内部,也出现了以利玛窦、艾儒略等人为代表的同情、容纳和接受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主张。
——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1914年9月袁世凯《祭孔令》
材料三 “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 “唯忠与孝,实中华民国立国之本,今当国家危急之时全国同胞务必竭忠尽孝,对国家尽其至忠,对民族行其大孝。”
——1939年3月国民政府《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实施办法》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明末清初中国传统文明受到怎样的冲击?
(2)进入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力量对传统文明持有不同态度。结合背景、目的、作用,对材料二至四给以评价。
(3)概述传统文明在中国近代、现代的主要社会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皇帝
材料二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
材料三 这个世界几乎已分配完毕,它所剩下的地区也正在被瓜分,被征服,被拓展。想一想你夜晚在空中所看到的那些星球吧,那些我们永远无法到达的巨大的世界吧!我常常这样想,如果可能的话,我将吞并这些星球。看到它们这样清楚而又那么遥远,真使我感到悲伤。
——(19世纪末)罗德斯
材料四 “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19世纪末)吉卜林
材料五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请完成: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2)材料三、四和材料五有何联系?
(3)材料四中所说的“最好的东西”,在魏源和康有为看来分别是什么?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