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我国古代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现在的农历仍沿用此法。按照此纪年方法,2009年我国是农历己丑年,那么第30届伦敦奥运会召开时是农历的(  )
A.丙戌年          B辛丑年         C壬辰年          D甲午年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二模”考试24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二模”考试25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它贯穿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主要原因是(  )
① 它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 ②它有利于稳定民心,维护政治稳定
③它有利于巩固君主地位,促进社会开放         
④它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产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二模”考试26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察举制是汉武帝创立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下列对汉代察举制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自上而下选拔官员的制度             ②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比较客观公正
③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④东汉以后被世家大族所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二模”考试27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雅典公民亚哥斯的叙述,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
①他被推选为代表参加公民大会       ②他通过抽签成为民众法庭审判员
③他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④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参政津贴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二模”考试28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时,一个小姑娘问他:“总统先生,全美国人民都归你管吗?奥巴马想了一下回答:“不,应该说全美国人民都管着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奥巴马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B.奥巴马是随心所欲与西安小姑娘开了一次玩笑
C.奥巴马道出了美国政权的本质
D.小姑娘说出了美国政权的本质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二模”考试29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

 
厂家数
开工纱锭数
布机数
外商企业
16家
338960锭
1986台
华商企业
25家
484192锭
2016台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B.外商在华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C.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D.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二模”考试30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独秀指出:“对于与此新社会、新中国、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痛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句话说明(     )
①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             ②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科学的传播
③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     ④全盘否定儒家文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二模”考试31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初期“冷战”局面开始形成是由于(       )
①美国试图称霸世界           ②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增强
③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④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二模”考试32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尼克松这段话反映出(  )

A.西欧在二战后普遍衰落,美国加紧对其控制
B.西欧与苏联关系改善,动摇了北约组织
C.欧共体成立并壮大,迫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
D.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美国有机可乘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二模”考试33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    )

A.“最和平”是指“冷战”的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二模”考试34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布洛赫在此强调的是(  )

A.鉴往知来 B.贯通古今 C.厚今薄古 D.以古讽今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二模”考试35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约从16世纪开始,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这一转变称为现代化(又称近代化)。洋务运动艰难地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新中国成立后30年,现代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现代化建设才逐渐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在遵旨筹议总理衙门购买外国船炮时,再度申说了其“造炮制船”的主张,表示:“至恭亲王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已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
——《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曾国藩全集》奏稿三,第1603页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曾国藩等洋务派开启中国现代化大门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说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
材料二  1957年,苏联提出十五年赶上和超过美国,毛泽东也提出中国用十五年左右 的时间,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英国。但总路线公布以后,一再加快赶超速度,先改为七年赶上英国,后又改为三年赶上英国。为了完成钢产量的任务,全国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几千万人上山炼钢,小高炉遍地开花。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历史背景,指出当时中国现代化建设赶超美、英和“大跃进”是否可行?为什么?结果如何?
材料三 中国改革发展的成败得失,在这个问题上国外学者大致有三种看法:1.中国改革是成功的,有些人甚至提出了“中国奇迹论”;2. 中国改革不成功,未来前景不妙,有人甚至提出了“中国崩溃论”;3.中国改革既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存在很多问题,最终结局难以预料。日本也有学者,例如长谷川庆太郎就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但这种增长的特点是严重依赖低端产品和外资企业产品出口,同时严重依赖购买外国专利和外国技术,而一旦这些通道出现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就将难以为继。因此,随着中国越来越依赖外贸和外国技术及机械设备,发达国家也就越来越有能力控制中国。中国要谋求经济长期增长,必须下大力气进行科研和开发,但目前中国既没有这个基础,也缺乏这方面的远见,于是只好购买日本的专利,继续引进日本的技术,这样以来就受制于日本,为自己套上了枷锁。因此,“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
——摘自路爱国《中国改革发展的成败得失——国外的一些评价与看法》(《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11月)
归纳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长谷川庆太郎所指出的中国改革开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你怎样评价。
通过上述三则材料,你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哪些认识。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二模”考试40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鲜卑族拓拔部首领)说:“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做将领的人”。
材料二 培理来航时,赠给幕府的是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
——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教材
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两次改革前社会状况的共同特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解决上述问题,两次改革分别在经济、文化领域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10分)
材料三
      
图一孝文帝着汉服出行图            图二  19世纪末一日本男子
观察材料三图片中的服饰。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说明两次改革的影响。(4分)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二模”考试41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社会契约,他不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一种约定,它是共同体和其各个成员之间的一种约定。它以社会契约为基础,是合法的一种约定;它对一切人一视同仁,是公平的一种约定;它除了公共幸福之外,不能在有任何其他的目的,是有益的一种约定;他有公共力量和最高权力做保障,是稳定的一种约定。——卢梭《社会契约》
卢梭《社会契约》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在卢梭所生活的时代社会主流思想有何特点?
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二模”考试42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某沿海城市科技工业园计划修建一条科技景观大道,大道两旁准备放置一些中外人物的雕塑作品。下面是可供选择的人物清单:牛顿、爱因斯坦、李时珍、詹天佑。
材料二:“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理论体系。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近代科学。这种科学被证明是形成控制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请选择材料一中的两位人物说明成就。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16——18世纪的现实,简要评价李约瑟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李约瑟提出的问题。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二模”考试43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