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高三历史第三套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表明( )
A.商朝完全照搬和继承了夏朝的制度 |
B.周朝完全照搬和继承了商朝的制度 |
C.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是相沿袭的 |
D.夏、商早期制度对西周的影响微弱 |
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 |
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
A.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
B.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 |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
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中国的发明对西方的科技具有重大影响 |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
C.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
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
古罗马政体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
A.君主制——共和制——帝制 | B.君主制——元首制——共和制 |
C.共和制——元首制——帝制 | D.共和制——帝制——元首制 |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知识,有知识就有德性。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良知”,良知是是非善恶的标准。以下评述准确的是( )
A.都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 |
B.都坚持德性在政治活动中的关键性 |
C.都遵循逻辑在理论体系中的建构性 |
D.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
C.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
D.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
“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纽约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因为人们预感到,煤气灯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电灯的时代来临了。”这则史料说明了(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 |
B.煤气行业开始为新兴电力工业所淘汰 |
C.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运行 |
D.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
A.保障法官人身安全 | B.实现三权分立原则 |
C.保证司法的独立性 | D.确保法院权力中心地位 |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大广场于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广场边上有著名的“白天鹅之家”餐厅,餐厅门上面有块铜牌,用法语、荷兰语、英语和德语写着:“卡尔·马克思自1845年2月-----1848年3月生活在布鲁塞尔”。马克思在此居住期间最有可能完成的是( )
A.领导巴黎公社运动 | B.发表《共产党宣言》 |
C.创立了空想社会主义 | D.创建了“新和谐公社” |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武装反抗的策略 |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 D.农村包围城市 |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 B.洋务企业近代化因素增多 |
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面对自身的弱小和传统势力的强大,都懂得“借力”。他们都(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 B.借助君主权威实践新思想 |
C.组织政治团体宣传新思想 |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
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依次是“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应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赫鲁晓夫改革 | D.斯大林模式 |
罗斯福在1933年3月对公众的讲演中说:“我们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中有个比货币、比黄金都要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公众的信心。你们必须坚定信念,不能被传言和猜疑打垮……。”其中人们的“猜疑”主要是( )。
A.新政府自由放任能否摆脱金融困境 |
B.国家以工代赈是否能够刺激消费和生产 |
C.国家实行金本位制可否刺激出口 |
D.国家整顿银行能否恢复银行信用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 B.马歇尔计划 |
C.北约组织 |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
在下列地区性集团中,就内部结构紧密程度和合作深度而言,一体化程度最高和最低的是( )
A.欧盟、东盟 | B.欧盟、亚太经合组织 |
C.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 | D.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
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 )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
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 |
C.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
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 |
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 )
A.拜伦 | B.巴尔扎克 |
C.薄伽丘 | D.莎士比亚 |
甲午战争,民之痛、国之殇,以史为鉴知兴替。120年后的甲午年,习近平在公开场合讲话中,两提“甲午”,习近平说:“今年是甲午年。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下列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甲午年的建设成就的是( )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
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 |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集体农庄进行改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这两种措施都( )
A.是对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
B.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
D.具有领先世界的特殊地位 |
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就是要对帝国主义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苏联)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少一点,当时被作为修正主义外交路线被批判。这件事会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 )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 B.20世纪60年代初期 |
C.20世纪70年代初期 | D.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
下列有关标题,出现常识性错误的是( )
A.《申报》——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
B.“我与电视”有奖征文启事——纪念中国电视诞辰56周年 |
C.“二五”计划为我国互联网指明方向 |
D.《影像中的京剧——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9周年》 |
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 | B.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D.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
2013年6月,“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下列能证明中国载人航天能力的最早事件是( )
A.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 B.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C.2003年“神舟五号”升空 | D.2007年“嫦娥一号”飞临月球 |
阅读下列材料:( 18分)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概括其主要做法?
(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历史上,胡适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拥有三十二个博士头衔(经袁同礼考证,胡适共获得博士学位36个。)他兴趣广泛,著述丰富,作为学者他在文学、哲学、胡适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征”的治学方法。
胡适被认为是新红学的开山鼻祖。胡适研究《红楼梦》主要运用的是科学的考证方法。他指出《红楼梦》应当重视史料的收集整理,从作者、作者家世以及《红楼梦》的版本进行研究考证。胡适《红楼梦》研究的成果十分丰富。比如《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祖父曹寅的情况,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时间大概在乾隆初年到乾隆十三年。
胡适的成果极大地超越了以王雪香、张新之和姚燮为代表的题咏、评点派红学,也超越了以王梦阮、沈瓶庵、蔡元培等为代表的索隐派红学,将红学研究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真正地将其纳入到了科学研究的范畴。
(1)根据材料,指出胡适的思想主张、学术方法和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介《红楼梦》这部小说,并简述胡适“红学”研究的独到之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摘编目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因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 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亨廷顿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廷顿的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以一览无遗: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扩大军事力量……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冢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遥鹿新地缘政治 》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17年苏联是如何踏进历史的主流的? 1945年后苏联和美国为了各自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严禁照抄材料)
(3)关于冷战后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材料三中有哪几种观点?作者认为亨廷顿观点的实质是什么?试以史实论证作者观点。(6分)
1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柏林,1917年1月19日,德国外交大臣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的密令:2月初我们将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尽管如此,我们仍希望美国保持中立。如果这个计划不成功,我们将在下列基础上与墨西哥结成同盟:我们将一起发动战争并一起走向和平…相信墨西哥一直想收复在新墨西哥州、德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的领土。
材料二:美国在欧洲受挫,但它的扩张势头有增无减,它的目光自然转向世界其他地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英俄矛盾一度是主要矛盾,战后美日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了。1919年11月,略奇等美国参议员公开声明,其要点是“中国不已本国领土或沿海之无论何处,割让或租借于无论何国”。 “中国赞同所称门户开放主义,并实行中华民国各地方,无有例外”。中国代表的表态得到美国的赞许。
材料三: 漫画《坍塌的桥》
材料四: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于1918年写下一本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会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于1917年卷入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对山东问题的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的“空缺”产生什么影响?
(4)人们对材料中“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各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理解为“战争结束了,和平已经来临”;有人理解为“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拉开了序幕”。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