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江苏省大丰市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卷

根据要求填写句子:
海日生残夜,           ▲             
         ▲         ,骚人搁笔费评章。
我寄愁心与明月,           ▲         
晴空一鹤排云上,           ▲         
        ▲            ,草色遥看近却无。
差之毫厘,        ▲       
朱自清在《春》一文中用      ▲          ▲         ▲     排比句写出了春花的绚丽多彩。
郦道元《三峡》中       ▲              ▲        两句运用极其形象的手法描绘了江水的迅疾。
《论语》中      ▲           ▲      阐明了孔子对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卓见。
人们常说的成语“举一反三”源自孔子《论语》中              ▲             

来源:2010—2011年学年度江苏省大丰市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作答:
晚秋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高粱时时摇yè(  )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凋敝的颜色。取一片枫叶,万千思绪涌上心头;采下一朵菊花,菊香qìn(  )人心脾。
(1)给短文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澄(    ) 撷(    )
(2)根据提供的拼音写汉字:
yè(     )     qìn(    )

来源:2010—2011年学年度江苏省大丰市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订正:
皎洁  滑稽  天崖海角  不言而喻  喜出望外
缥缈  遐疵  感人肺腑  眼花缭乱  道听途说
错别字:    ▲          订正:   ▲     
错别字:    ▲          订正:   ▲     

来源:2010—2011年学年度江苏省大丰市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中国运动员在亚运会上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具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B.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C.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有利于提高思想境界,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D.昙花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在夜深之时悄然绽放,瞬间的辉煌就已满足。
来源:2010—2011年学年度江苏省大丰市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项是:(  )

A.在小伙伴中,她做事稳当,处事果断,德高望重,很有威信。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伪劣药品造成的极大危害真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来源:2010—2011年学年度江苏省大丰市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对加点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项为之强。《幼时记趣》强,同“僵”,僵硬。
B.良多趣味。《三峡》良,实在,的确。
C.默而识之。《论语》而,连词,表转折。
D.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其,代称,指喻皓。
来源:2010—2011年学年度江苏省大丰市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仿句训练: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好比  ▲    ,它能          ▲          
书籍好比  ▲     ,它能          ▲          

来源:2010—2011年学年度江苏省大丰市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口语交际:
你的同学婕娅接受了你的推荐,到图书馆借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来读,她渐渐被书中精彩的描写打动了,拿起笔来想画下一些精彩语句再写些批准,这时恰好被你看见了,你该怎样劝阻她呢?
                                ▲                                                   
                                ▲                                         

来源:2010—2011年学年度江苏省大丰市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马克·吐温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他成功地通过塑造汤姆·索亚这一立体的艺术形象,给人以深刻的生活启迪;同时通过一系列生动而曲折的故事情节描写,展示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和天真的童心。如洞中历险这一情节表现了汤姆         ▲          的精神;汤姆从小就有杰出的领导才能,在       ▲                这一情节中,小伙伴本不仅自愿成了汤姆俘虏,帮汤姆干好了活,还赔上了苹果。

来源:2010—2011年学年度江苏省大丰市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会出黑板报是每个中学生必须训练的科目。一期漂亮的黑板报不仅能增长我们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还能让我们的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您参加过出黑板报的活动吗?今天就给你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你是班级下期黑板报的负责人,请你拟一个简单的计划:
①本期黑板报的主题:       ▲           
②至少为本期黑板报拟四个栏目:⑴  ▲    ▲   ▲   ⑷ ▲ 
③请你针对自己的一个栏目撰写一则短文:         ▲                                
                                       ▲                                        
                                       ▲                                (2分)

来源:2010—2011年学年度江苏省大丰市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歌赏析: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      ▲    图,作者在上阕中将嗅觉、视觉、听觉巧妙的结合起来写了哪些景物?
词人在信步途中巧遇大雨没有抱怨,下阕的描写充满情致,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能做到此呢?(请从作者的心境去分析)

来源:2010—2011年学年度江苏省大丰市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恐前后受其敌      一狼洞其中        屠自后断其股
狼自苫中探爪入    方缚以带       以吹豕之法吹之
、翻译下列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2)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                                             
甲文主要展示屠夫的      ▲       乙文主要展示屠夫的       ▲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狼正常是一个          ▲         的形象,如成语   ▲      
而现在有部分服装品牌又用狼来冠名,如“七匹狼”、“与狼共舞”是因为狼还具有   ▲           品质。

来源:2010—2011年学年度江苏省大丰市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 日 的 翅 膀
①儿子提出今年的生日不在家里过,要自己和同学们一起过。16次生日,他都是在家里和我和他妈一起过的,第一次,他要离开家,离开我和他妈妈,自己去过了。我知道,儿子长大了,随日子一起长大了,但心里多少有些失落。
②儿子的这次生日,早在半个多月前就开始和同学们紧锣密鼓地筹备了。自己动手,比在家里我们帮他过生日要认真,也要有兴趣得多,他们找到一家小饭馆,物美价廉,环境也不错。那一天生日的时候,他一清早就出去了,准备先到北海划船,然后再去聚餐。那些同学也早就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打来!热线联系,为他准备好了生日礼物。一位同学为了他这个生日,本来全家要到北戴河去避暑疗养,任爸爸妈妈一劝再劝,愣是忍痛割爱,毫不犹豫,留下来陪他。另一位同学和家人在西安度假,电话里得知他的生日,自己提前赶在他生日的那一天回到北京。而又一位同学怎么找也找不到,以为刚放暑假时曾经对她讲过的生日的事她已忘记,便不抱希望。谁知生日的前一天晚上,这位同学打来电话,她是特意从老家赶回来的,刚刚进家门……
③这就是孩子!只有孩子才会有这样的热情,这样认真,这样纯真,将一个普通的生日化做一种友谊、一种承诺、一种象征。如果我是儿子,知道有这么些同学如此对待自己生日,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离开和同学们聚会在一起。当我知道这一切,我不再责备儿子,而是羡慕他。
④那天,儿子和他的同学在那家小饭馆里一直热闹到很晚。第一次他的生日,家里缺少了他,一下子显得冷清了许多,但我可以想像得到儿子那里点燃着的生日蛋糕上的红红的蜡烛在跳跃着生命的火焰和那里洋溢着只有青春才会拥有的活力、朝气和欢乐。我知道,这是家里无法给予他的。家里可以给予他无限温馨、欢乐和富有,却难以给予他这些。一片叶子即使在再温煦柔和的风中也难奏响悦耳的乐章,只有一棵树上那一片片叶子聚合在一起,才会在风中飒飒细语,诉说着不尽的话题,摇响着一片他们彼此听得懂的动人的音乐……
⑤那天晚上十一点多的时候,儿子在那家小饭馆里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嗡嗡的话筒里,可以听得见欢笑声,想来儿子他们玩得正开心。儿子告诉我:他们正聊到兴头上,他想今天晚上不回家住了,他要到一个同学家去住,可以接着兴致勃勃地聊个海阔天空。他问我行吗?我该怎样回答?但能说不行吗?我虽然有些不大情愿,有些无可奈何,但最后我还是答应了儿子生日这一天惟一向我提出的要求。即使我多少有些伤感,但孩子毕竟已经长大,比我们想像的,要快得多地长大。再美好温暖的家,也只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站,孩子总是像鸟一样离开家飞走的。我知道这时候送给孩子的最好生日礼物,就是送他一副飞翔的翅膀。
本文主要写了                    ▲              。试从第五段中概括本文的主旨
                                 ▲                                         
第二段中用大量的笔墨叙写生日前的准备,其作用是什么?
                                   ▲                                           
                                   ▲                                             
文章详细描写了父亲想像儿子过生日的情景,用意是?
                                   ▲                                            
                                   ▲                                              
如何正确理解第四小节最后的比喻?
                                   ▲                                               
                                   ▲                                              
儿子不在家过生日,父亲为什么会感到失落?假如你现在就是文中的儿子准备怎么去安慰父亲?
                                   ▲                                             
                                   ▲                                           
                                   ▲                                             
                                   ▲                                            
第三段中父亲为什么不再责备儿子,而是有些羡慕他?
                                  ▲                                              
                                  ▲                                       

来源:2010—2011年学年度江苏省大丰市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多 功 能 的 生 物 标
用计算机代替人类的思维与行为一直是计算机研究人员梦寐以求的理想。
就电视的后代来说,未来的主要业务是存储和转发数百万台远距离计算机的数字数据。这些机器将能调出或发送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影片或文件、新闻和剪报、课程和目录。这与目前以扩大频道来获取信息的思维方式完全是两回事。在无需频道的世界里,观众想要什么,就可以下达指令调来所需,每一个终端都拥有今天的广播电视台所拥有的通讯功能,又不受制于任何一家。
据报道,用手势、眼神,甚至思维形式取代键盘和鼠标器,不久将成为与计算机交互作用的标准方法。目前有一种叫“生物标”的生物控制器,已由美国设计完成。给这种生物标设计程序,它便能识别与特定的肌肉运动或思维形式相应的信号,并将信号译成指令传输给计算机。
把小传感器系在头上,即可接收眼睛每次运动时肌肉所产生的微型电信号,随即把信息反馈给生物控制器,这时便可由用户的凝视来驱动光标,你的眼睛注视屏幕的什么地方,光标就移到什么地方。这种不用手的光标控制系统,为肢体残疾、眼睛尚好的人操作机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并可使医生在施行内窥镜外科手术时,用眼睛指导微型照相机动作。战斗机飞行员作战时,只要看一下敌机,就能指导导弹准确地袭击目标。
生物控制器按照编制的程序,通过系在臂上的传感器传递的肌肉运动信号,可识别特定的手势,从而实现控制恶劣环境中的遥控机械臂及操纵虚拟现实中的物体。研究人员预言,几年后,也许有可能通过神经系统直接与计算机交互作用,那时,人机之间的通信将会比使用开关、键盘或鼠标器迅速得多。
由澳大利亚研制的人工视网膜晶片,已首次应用于机器人的电子臂。这种视网膜晶片的许多功能酷似昆虫的视觉,可像蜜蜂一样看清周围的事物,并示意机器人在万分之一秒内作出反应。避开任何走近的物体,比现行使用的以人眼模式为基础的镜片及需要用高效能电脑去分析每一个形象才能使机器人活动的视觉系统快得多。其安装费用也只有现有电脑视觉系统的1/10。这种新型的人工视网膜晶片,自从1994年起进入市场,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器人的视觉系统。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                                             
由澳大利亚研制的人工视网膜晶片,其优点是什么?
(1)                                   ▲                                    
(2)                                   ▲                                    
(3)                                   ▲                                    
下面两个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①战斗机飞行员作战时,只要看一下敌机,就能指导导弹准确地袭击目标。
②比现行使用的以人眼模式为基础的镜片及需要用高效能电脑去分析每一个
形象才能使机器人活动的视觉系统快得多。
①说明方法     ▲     作用                    ▲                                       
                                   ▲                                                   
②说明方法     ▲     作用          ▲                                                 
                          ▲                                                           
如何理解“就电视的后代来说”中的“后代”。
                           ▲                                                            
“不久将成为与计算机交互作用的标准方法。”句中的“将”字能否删去?
为什么?
                          ▲                                              

来源:2010—2011年学年度江苏省大丰市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太多太多……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青春”、“健康”、“亲情”、“荣誉”等;
选择你最拿手的文体和最熟悉的材料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3、不少于550字

来源:2010—2011年学年度江苏省大丰市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