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0天
我们在与父母、同学、老师交往过程,应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句话要求我们做到( )
A.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
B.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利益 |
C.宽容他人,悦纳自己 |
D.立身需要自尊 |
“点燃蜡烛照亮他人者,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美国思想家杰弗逊的这句话表明( )
A.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
B.给予会比接受会更快乐 |
C.助人不仅是付出,也会有收获 |
D.善良要见诸行动 |
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一观点,下列看法不正确的有( )
A.是自私自利的想法 |
B.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相符合 |
C.会产生损人利己的行为 |
D.是一种缺乏关怀和爱心的观点 |
放学路上,小华拾到一个装满现金和不少证件的钱包。小华把钱包带回家,准备明天交给老师。妈妈知道后对小华说:“现在失主一定很着急,我们到路口等等看,说不定失主会找过来。”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要学会( )
A.宽容待人 | B.换位思考 | C.平等待人 | D.尊重他人 |
同学、朋友在合作交往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发生一些不愉快的摩擦,甚至争执。我们应该( )
①决不让步,与对方一争高低
②持宽容理解的态度,不斤斤计较
③在原则问题上体谅、忍让对方
④换位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列有关宽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学、朋友之间既要宽容友善,又要坚持原则 |
B.宽容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友善 |
C.家长、老师对我们进行批评教育,就是对我们不宽容 |
D.真诚地宽容别人能够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别人的尊重 |
当自己受到别人无意伤害时,正确的做法是( )
①宽容别人的过错,不可冤冤相报
②对别人的道歉真诚地接纳、理解和原谅
③以宽容感化当事人,使其改过
④在任何情况下对伤害自己的人都没有要求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④ |
法国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因此我们在发展真挚友情时要注意( )
A.用宽容维护友情 | B.用原则换友情 |
C.用自信吸引友情 | D.用金钱换友情 |
“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这句俗语启示我们( )
①要有宽阔的胸襟
②要襟怀坦荡,度量宽宏
③要有健康的生活情趣
④要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①② | D.③④ |
纵览古今,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襟怀坦荡,度量恢宏,下列哪些历史典故能体现这样的道理( )
①蔺相如三让廉颇
②庞涓嫉贤妒能
③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
④孙敬悬梁苦读书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
“点燃蜡烛照亮他人者,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美国思想家杰弗逊这句话表明( )
A.人与人之间要将心比心 |
B.助人不仅是付出,也会有收获 |
C.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
D.人生的价值,在于让自己快乐和幸福 |
金庸小说中无数次写到“冤冤相报何时了,相逢一笑泯恩仇”,这要求我们( )
A.对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也能宽容和理解 |
B.发现犯罪分子时,不应报告公安机关,而应放犯罪分子一马 |
C.对所有的敌人都应有爱心 |
D.放弃尊严,哪怕别人再怎么伤害我们也要不在乎 |
下列对宽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宽容有利于人们之间矛盾解决
②宽容不需要强烈而明确的原则
③我们应该宽容自己,苛求他人
④宽容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境界
A.②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宽容本身要求我们做到( )
①宽容要讲策略,即宽容不是盲目的,是有原则的
②无论是受到有意或无意伤害,都要忍让到对方认错为止
③当我们受到无意的伤害时,要宽容、感化当事人,使其改过
④对待同学、朋友,不能斤斤计较、自私狭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这是( )
①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表现
②凡事都应宽容的基本要求
③与人交往的基本道德品质
④竞争或合作都应有的品德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董明和杨利是同一班级中非常好的朋友,平时形影不离学习上也是相互帮助。杨利是班长,董明是普通学生。学校明确提出校内严禁吃零食的规定,杨利带领全班同学进行学习,并要求认真落实此规定。可是董明却不遵守规定,在班里吃零食,杨利作为班长,严厉批评董明。董明非常气愤,认为对待朋友不够宽容。
你怎样评判这样事?如果你是杨利,应该怎么做?
李明和王可在计算机课上为争座位闹矛盾而大打出手。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是清朝宰相张英写信让其母不为造房与邻居争地所做后邻居大受感动,也做出让步。两家互让的地方,后人称之为“六尺巷”。
(1)张英所写的这首诗反映了一个什么道理?
(2)听完班主任对这首诗及相关故事的介绍,同学们会有什么反应?把你的猜想写出来。
从前,有个人到别人的菜园里拔了几棵萝卜,恰好被菜园的主人看见了。菜园的主人非但没有制止,反而转身就走。这个人以为菜园的主人要到村上张扬,连忙赶上去说:“请您原谅我一次,不然我就没法做人了。”主人笑道:“你说什么话呢?咱们是邻居,你只是想知道我那萝卜为啥长得那么漂亮,对吗?我那萝卜个大、好吃,不信你尝尝。”后来,这个人成为邻里交口称赞的好人。
(1)你从这件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怎样做到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