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发现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

A.爱因斯坦 B.居里夫人 C.门捷列夫 D.侯德榜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聚乙烯食品包装袋、食物保鲜膜都是无毒的高分子化合物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
C.高温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构成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D.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浙东沿海地区在冬天常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胶体        B 悬浊液       C.乳浊液       D.溶液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用于测定动植物标本的年龄.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4 B.质子数为14 C.核外电子数为14 D.质量数为14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一种常用燃料,其分子式为C3H8,它属于

A.烷烃 B.烯烃 C.炔烃 D.芳香烃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排列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O2->Na+ >Mg2+
B.碱性:NaOH>Mg(OH)2>Al(OH)3
C.热稳定性:HCl>PH3>H2S
D.结合氢离子能力:CO32->HCO3->SO42-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

Na2O
NaCl
AlF3
AlCl3
BCl3
Al2O3
CO2
SiO2
920
801
1291
190
-107
2073
-57
1723

据此做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铝的化合物的晶体中有的是离子晶体
B.表中只有BCl3和干冰是分子晶体
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不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相同类型的晶体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位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B.互为同位素
B.氧气与臭氧互为同素异形体
D.乙烯与聚乙烯互为同系物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要研究金属钠跟酒精反应及金属钠跟水反应的异同点,下列研究方法中用不到的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分类法 D.比较法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CH2=CH2+HBrCH3CH2Br
B.
C.2CH3CH2OH+O22CH3CHO+2H2O
D.CH4+2Cl2 CH2Cl2+2HCl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ⅠA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A.原子半径 B.电子层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16 gCH4与18 gNH4+ 所含质子数相等
B.CH4O和C2H6O都符合CnH2n+2O的通式,它们可能互为同系物
C.32S与33S的质子数相等,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D.质量相等、体积不等的N2和C2H4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电子式:
B.CCl4分子的球棍模型:
C.乙醛结构简式:CH3CHO
D.H2O2的电子式: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烧碱、石灰石、石英
B.晶体硅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C.实验室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保存氢氧化钠溶液
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份是硅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你认为下列数据可信的是(已知1nm=10-9m)

A.某元素的原子半径是0.160 nm
B.某常见气体的密度为1.8 g/cm3
C.某澄清石灰水的浓度是4.0 mol/L
D.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20 %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有机物结构、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的分馏、裂化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B.乙烯分子与苯分子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说明二者所含碳碳键相同
C.甲烷、苯、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D.蔗糖、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一定温度压强下,14 gN2所含的体积可能为11.2 L
B.标准状况下,足量NaOH溶液与2.24 LCl2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1 NA
C.标准状况下,11.2 LH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NA
D.加热条件下,足量Cl2与1 molFe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淀粉水解,并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其水解产物的实验中,要进行的主要操作是
①加热 ②滴入稀硫酸 ③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④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A.①→②→③→④→①
B.②→①→④→③→①
C.②→④→①→③→①
D.③→④→①→②→①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中
固体变黑膨胀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还原性
B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变化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C
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
无气泡产生
Na不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D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
紫红色
氧化性:Fe3+>I2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反应中,有时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情况。下列反应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过量的浓盐酸与MnO2反应
B.过量的Zn与18 mol/L的硫酸反应
C.过量的Fe与稀硝酸反应
D.过量的H2与N2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3Cl2 + 6KOH  KClO3 + 5KCl + 3H2O反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3 mol氯气参加反应转移5 mol电子
C.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是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的5倍
D.每有1 mol原子被氧化的同时就有5 mol原子被还原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如图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条件已略去)

A.反应①②③④⑤均属于氧化反应和离子反应
B.反应⑤说明该条件下铝的还原性强于锰
C.相同条件下生成等量的O2,反应③和④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1
D.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短周期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Z三种元素中,Y的非金属性最强
B.Y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Z的氢化物强
C.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D.常压下Z的单质的熔点比Y的低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FeCl3、Al2(SO4)3的混和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aq),形成沉淀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沉淀的生成与溶解的pH列于下表。以下推断错误的是

A.C点的沉淀为:Fe(OH)3和 BaSO4
B.OA段可能发生的反应有:3Ba2++6OH-+3SO42-+Al3++Fe3+→3BaSO4↓+Fe(OH)3↓+Al(OH)3
C.AB段可能发生的反应是:2SO42-+2Ba2++Al3++3OH-→2BaSO4↓+Al(OH)3
D.据图计算原溶液中c(Cl-)=c(SO42-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 mL浓度为10.00 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 mol
B.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15<n<0.25
C.n(Na+):n(Cl-)可能为7:3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8:2:1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根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Ⅰ)现有①Na2O ②SO3 ③铁 ④蔗糖 ⑤冰醋酸(纯醋酸晶体) ⑥KNO3晶体 ⑦氢氧化钠溶液等物质,请填空回答(填序号):以上物质在常温下
(1)能导电的是     ;   (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3)属于电解质的是      ;(4)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Ⅱ)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H2O参加的化合反应:        ;(2) 有H2O生成的分解反应:       
(3)有HCl生成的置换反应:       ;(4) 有HCl参加的复分解反应:     
(Ⅲ)某有机混合物4.6 g完全燃烧,将燃烧后的混合物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共增重14.2 g,经过滤得到20g沉淀.该有机样品可能是:

A.C2H6O2
B.CH4和C2H6的混合物
C.C2H6O和C3H8O3的混合物
D.CH4O和C3H8O的混合物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藻中含有丰富的、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碘元素.如图是实验室从海藻里提取碘的流程的一部分。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③的操作分别是                       
(2)步骤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步骤②中Cl2  (填少量或适量或过量)。
(3)在步骤②中若不用Cl2,则下列氧化剂中最好选用(填代号):         

A.浓硫酸 B.新制氯水 C.高锰酸钾溶液 D.双氧水

(4)步骤③中应加入的有机溶剂是           ,而不能用          等有机溶剂。
(5)能否用淀粉溶液检验步骤②的反应有否进行完全     (填能或否),其理由是: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制备少量硫酸亚铁晶体的实验步骤如下:取过量洁净的铁屑,加入20%~30%的稀硫酸溶液,在50℃~80℃水浴中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将溶液趁热过滤,滤液移至试管中,用橡胶塞塞紧试管口、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有浅绿色晶体析出,收集产品。
(1)写出该实验制备硫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                       ;
(2)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3)反应时铁屑过量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溶液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5)塞紧试管口的目的是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表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参照元素①~⑦在表中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③、④、⑦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       
(2)⑥和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为(用酸的化学式表示)        
(3)①、②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之比为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能将Fe2+氧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由表中元素形成的物质可发生如图中的反应,其中B、C、G是单质,B为黄绿色气体,D溶液显碱性。
①写出D溶液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写出检验A溶液中溶质的阴离子的方法:                         ;
③常温下,若电解1L0.1mol/L的A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pH为12(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该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④若上图中各步反应均为恰好完全转化,则混合物X中含有的物质有:       。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                        ;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若有0.6 mol的HCl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mol;
(3)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B:                ,D: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是:
B:                  ,D:                
(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如果用0.01 mol SO2与0.01 mol Cl2同时非常缓慢地通入100 mL水中,假如得到的溶液体积仍为100 mL,则所得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

来源:2015届浙江省慈溪市、余姚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