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语文 / 试卷选题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13课将相和 同步试题

读拼音,写词语。
hé shì bì(      )    bī pò(      )   
bì ràng(      )     dǎn qiè(      )
zhū hóu(      )      bīn kè(      )  
gǔ sè(      )       jù jué(      )
fù jīng qǐng zuì(      )

来源:2014年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13课将相和 同步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多音字辨析,正确的打“√”。
1.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dà  dài)夫。
2.在蔺相如的强(qiáng  qiǎng)烈要求下,秦王只好勉强(qiáng  qiǎng)敲了一下缶。
3.赵王正在为(wéi  wèi)难的时候,有人为(wéi  wèi)他推荐了一个人——蔺相如。
4.“将(jiāng  jiàng)相(xiàng  xiāng)和(hé hè)”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

来源:2014年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13课将相和 同步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课文填空。
课文中的“将”指的是_________,“相”指的是_________,“和”在这里是_________的意思。全文的叙述顺序是由“_________”到“_________”,再到“_________”。

来源:2014年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13课将相和 同步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形近字组词。
璧(      )   辟(      )   协(      )   召(      )
壁(      )   避(      )   胁(      )   招(      )

来源:2014年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13课将相和 同步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意思写词语。
1.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                                           
2.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                
3.攻城打仗没有不胜利的,形容百战百胜。(      )                            
4.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                                           
5.背着荆条向对方请求处罚。现在常用来表示向别人认错赔礼。  (      )         

来源:2014年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13课将相和 同步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火眼金睛,判断正误。
1.“秦国理屈”中的“理屈”的意思是应当屈服。 (      )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反问句。 (      )                
3.“渑池会”上秦王只得放赵王回去,是因为蔺相如大智大勇,秦王惧怕他。(      )  
4.“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      )

来源:2014年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13课将相和 同步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中人物品质我清楚。

A.顾大局,识大体 B.勇敢机智 C.不畏强暴 D.勇于认错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      )                                            
2.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    
3.“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      )                       
4.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

来源:2014年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13课将相和 同步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中的人物我最喜欢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年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13课将相和 同步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人物我知道。
初出茅庐(      )   纸上谈兵(      )   
卧薪尝胆(      )    闻鸡起舞(      )
完璧归赵(      )   图穷匕见(      )   
草船借箭(      )    煮豆燃萁(      )

来源:2014年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13课将相和 同步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 600年间的历史。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   游荡),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材料。
正当他专心致志编写《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忽然   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论    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   整齐)的隶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1.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词语。
2.请用成语来赞美司马迁。(至少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年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13课将相和 同步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