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广东云浮市片区三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靖(suí) 竹(hāo)琅( fà) B.防(dī)阻(yì)匐(pú)
C.疟子(yào) 瓦(lè) 晓(fó) D.壬(xū)杀戮(lù)荒谬(miù)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云浮市片区三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我们在蜿蜒的山路上一拐弯,只见一座巨大的白色v形石雕屹立在山坡上。
B.她要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坟堆。
C.丰功伟迹!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潦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云浮市片区三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居民纷纷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
B.通过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我们大家都提高了思想认识。
C.为了避免信用卡信息被犯罪分子盗用,各大银行采取了许多相应的安全措施。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云浮市片区三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在表意时,句意表达最连贯的一项是(   )
①通过写景状物阐发深刻的道理。
②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③例如《陋室铭》,作者明写陋室,实际上是写自己和自己一样的读书人,表达一种闲雅自在、清高自得的情怀。
④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议论,表达作者的志向、意愿,可以直述心志,点明景物的象征意义;也可以含蓄隐晦留有余味,让读者体会揣摩。
⑤一棵树、一朵花、一座山、一条河、一片云、一缕光,本是平常的事物,可是,如果换一种眼光来观察,它们就会像人一样具有许多美好的精神品格。

A.①②④⑤③ B.①⑤④③② C.①⑤④②③ D.④②③①⑤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云浮市片区三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要求默写古诗文。(每空1分,共10分)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②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
              ,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④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⑦《爱莲说》中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质一句是:
                                          
⑧《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优美的一句话是: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云浮市片区三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校开展研究国产优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专题活动。校刊记者要探究该片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请你阅读下面的专题报道,帮他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三个探究结果。
《舌尖上的中国》选择了食材、主食、烹饪等7个主题,生动展示了千百年来中国东西南北不同气候、不同自然环境孕育出的独有的饮食文化,每一集都采用了新颖的剪辑方式,破天荒地将同一种食材在不同地域的变化进行了组合和嫁接;同时使用了最新技术设置,以“微距摄影”的方式让观众体验到许多食材的神秘转化过程。无论哪个民族、哪个阶层、哪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片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共鸣,该片凝聚我们的文化认同,让和谐健康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自去年播出后,该片已行销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进入欧美主流电视节目市场。
探究结果:①         ②         ③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云浮市片区三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活动结束后,校刊记者要为此次活动写一篇新闻稿,标题为“走近中国纪录片”。请你根据以上的材料,帮他拟一个能表明中学生“走近中国纪录片”意义的副标题。(不超过15字)
副标题: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云浮市片区三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病终       ②屋舍俨然      ③便还家        ④处处
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渔人的行踪。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
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云浮市片区三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蓝色的蓝
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蓝,蓝色的蓝。”她笑着说,红唇鲜艳。继而介绍她的名,居然单单一个字,蓝。她的名字,蓝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如此诗意,真是让人妒忌。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也没做什么啦,就是帮人家拿拿接接的。”她满不在意地大笑起来。灿若一朵木棉花。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
③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大家,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精神饱满得如枝叶葱茏。“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她。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原来,大家都不是生来冷漠的人哪。很快地,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她伸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可贴来。仿佛她会变魔术。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⑤西藏地广路遥,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要翻过许多座山,涉过许多条河。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⑥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错。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欢呼奔跑,然后,突然双膝跪下,泪流满面。我们都吓了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⑦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裂。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主题曲。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让自己憔悴不堪。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双手曾经紧握着的那一些东西,都成了浮云,她只要自己能活。
⑧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了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做是崭新的,是自己的重生。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她活过了医生预言的三个月,活过了一年,活过了两年,还将活下去。
⑨我们听得涟漪四起。生命本是如此珍贵,当爱惜。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⑩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文章③④⑤着重描绘了“她”与“我们”的不同,请根据文章,参照示例,完成下表。(每空4字,可选用文中词语或自己概括作答)

  
“我们”
“她”
第3小节
灰头土脸
明媚精神
第4小节


第5小节
   ①

 
2011年3月18日的《扬子晚报》刊登这篇文章时,删去了第①②小节中划线的三个句子,请你比较阅读,你觉得删去好还是保留好,为什么?(3分
文中第⑨小节划线句含义丰富,试作分析。
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丁立梅曾经说过:“什么是奇迹啊?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寻常人来说,奇迹就是你没有被打败,你战胜了你自己。”(引自《生命是用来爱和珍惜的》),结合这句话,说说文中的“她”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这篇文章引发了同学们对“我想要的生活”的一场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
观点一:生活就应该像文中的“她”一样,“养花种草,出门旅游”“去做义工”,这才是丰盈的生命。
观点二:在追求事业和成就的时候有得失名利之心,无可厚非,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就不能苛责。
观点三:追求事业和成就应该是人生的主旋律,“她”的生活是在生命只剩下三个月的情况下“非常态”的选择。
观点四:功名得失、事业成就都是浮云,生活在于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享受。
你是怎么看的?你可以赞成上述某个观点,也可以反对某个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请阐明理由。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云浮市片区三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B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这两个文段选自          写的《         》 一书。
概括文段A中我对阿长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文段B中写了一件什么事?从文中可以看出衍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段B中加点的“最大的错处”指的是什么?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云浮市片区三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后面小题。
淳熙中,张说①颇用事,为都承旨②。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上许之,且曰:“当致酒肴为汝助。”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说为表谢,因附奏:“臣尝奉旨而后敢集客,陈良祐独不至,是违圣意也。”既奏,上忽顾小黄门言:“张说会未散否?”对曰:“彼既取旨召客,当必卜夜。”乃命再赐。说大喜,复附奏:“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夜漏将止,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坐客方尽欢,闻之,怃然③而罢。                                    (选自周密《齐东野语》)
[注]①张说(yuè):人名。②都承旨:官名。③怃然:怅然失意的样子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奏欲置酒众侍从            
(2)臣再三良祐,迄不肯来          
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说 拜 谢 退 而 约 客 客 至 期 毕 集 独 兵 部 侍 郎 陈 良 祐 不 至 说 殊 不 平。
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皇帝为什么“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云浮市片区三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定 风 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宋元丰五年(1082)
词中描写了哪两个场景?
这首词是借景抒情的佳作。请你说说这首词的主旨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云浮市片区三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