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是第1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是中小学生远离交通事故,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行为。请据下列图示,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
(1)行人通过人行横道,要按人行横道灯的指示通行。当你在通过人行横道线前,看到人行横道红灯亮时,应该停留在人行横道线前等待。在这一过程中,交通信号灯发出的光线经过眼球[ ] 的调节,刺激[ ] 上对光敏感的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 ] 形成视觉。
(2)“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急救车的“鸣笛声”刺激耳内[ ] 处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递到 [ ] 形成听觉。
(3)无论是选择在人行横道前等候还是通过人行横道,都是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产生神经冲动,沿着[ ] 内的下行传导束(神经纤维),传递到脊髓中相应的神经中枢后,再经[ ] 传递到相应的肌肉而产生的。
(4)若某人感冒以后,病菌可能会沿[ ] 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据图回答:
(1)反射弧由5部分组成,2是 ,3是
(2)标号(二)在结构上都是由神经元的 构成 的,功能主要 。
(3)神经冲动在该反射弧中的传导顺序是 ____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和箭头回答)
(4)若以此图表示吃酸梅分泌唾液的反射,则图中1所指的具体部位是 ,5结构具体所指是
(5)如果此图表示人看到“梅”字而分泌唾液的反射弧,那么1代表 ;3代表 ;它是人类所特有的;
(6)如果因意外,2处被切断,上述反射弧能否完成 (填能或否)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地震造成一定伤亡及财产损失。某次地震后,王某在废墟中被发现,一根木梁压在他的腰部,动弹不得,下肢有创伤,头部、面部未见明娃外伤,神志清醒。救援人员搬走他身上的木梁,然后对其进行诊断、救治和护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l)医生用棉棒刺激王某的足底皮肤,王某的足立即缩回,说明他的脊髓反射功能正常,根据图一所示,写出缩足反射的途径(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2)医生在检查其脑部是否受伤时,要求其在闭眼状态下用食指触摸自己的鼻尖,他始终不能准确触摸,由此判断受伤部位是。
(3)医生给他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和复万氯化钠溶液,这些液体最先流人心脏的。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后,王某的血糖浓度出现如图二所示的变化,那么BC段变化的原因是,调节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4)王某下肢创伤处有暗红色血液连续不断地流出,由此判断出血的血管是,可以采用止血带止血法或指雎止血法在(用"远心端"或"近心端"填空)止血。
(5)当医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谈及地震情景时,王某表现出恐惧、四肢颤抖和语无伦次等紧张现象,这种反射类型是,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医生常用膝跳反射诊断被测者神经系统是否受损。下图为该反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8分)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
(2)用橡皮槌叩击[①]处,若小腿弹起,说明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完整,[①] 、 [②] 传入神经、[③] 、[④]传出神经、[⑤] 功能健全;从反射类型看,该反射属 反射。
(3)正常人测试时若刻意控制,也可不使小腿弹起。此时,该反射属 反射,神经中枢除脊髓外,还有 皮层的参与。
请分析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引起的生理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1)听课时,老师讲话产生的声波引起同学们的鼓膜震动,能够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冲动传递到位于中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记笔记时,一会儿看黑板,一会儿看笔记本,同学们既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又能看清笔记本上的字,这是因为眼球结构中的具有调节作用。
(3)课堂讨论时,同学们因争论问题而面红耳赤,心跳加快。此时,体内肾上腺激素分泌明显增多,这种激素调节是通过调节而起作用的。
下图所示为某女士的手指不小心碰到火焰后的缩手反应。请据图分析作答:
(1)“手碰到火焰后立即缩回”的反应是一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叫做 ;该反应是 (“生来就有”/“后天形成”)的。
(2)如果用“→”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请你试着将该反射弧补充完整:
[1]感受器→[2]传入神经→[3] →[4]传出神经→[5] 。
(3)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反射弧的过程中,用电刺激图中的2处,用灵敏电流计在4处测量,发现指针能偏转;而在4处用电刺激,在2处测量,则指针不发生偏转。这说明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 。
(4)手碰到火焰后立即缩回,在缩手后会感觉到疼痛,那么缩手和产生痛觉的中枢分别位于 和 内。
(5)有人患脑於血失去说话能力,可能压迫了大脑皮层的_______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