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数目 | B.元素种类 | C.原子种类 | D.分子种类 |
下列物质和氧气反应的生成物在常温下有液体的是()
A. | 蜡烛 | B. | 铝 | C. | 磷 | D. | 铁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冰块融化 | B.蜡烛燃烧 | C.玻璃粉碎 | D.蔬菜榨汁 |
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了核泄漏事故,核电站泄漏出来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铯—137,过量摄入铯—137会使人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 |
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g |
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 |
D.铯—137属于非金属元素 |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到错误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 |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C.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
D.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
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
D.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
为了探究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两同学分别取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100g,甲同学向其中加入氧化铜8g,反应结束后观察到固体全部消失;乙同学向其中加入氧化铜16g,反应结束后观察到固体有剩余。下列有关实验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反应后乙同学所得溶液中一定不含盐酸 |
B.反应后向甲同学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一定会有蓝色沉淀生成 |
C.反应后甲、乙两同学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D.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小于14.6% |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由该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① ;
② ;
(2)实验中使用了铜片,主要是利用铜的 性。
利用化学知识,可以防止生活中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
(1)为了保证人身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必须先做 实验;
(2)为防止照片褪色,可将照片塑封(用塑料薄膜封闭),目的是隔绝 ;
(3)防毒面具的滤毒罐里盛放了一定量的活性炭,目的是用来除去有毒气体,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今年,我国南方和北方部分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旱。
(1)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的物质是 ;使用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麻烦,如 (举一例)。
(2)有些村民取浑浊的坑水作生活用水,有的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将浑浊的坑水用简易净水器(如上图所示)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 ;
(3)身处旱区之外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举一具体做法)。
在实验室中,配制500g0.9%的生理盐水:
(1)该实验必备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量筒、细口瓶、烧杯和 ;
(2)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 、溶解、装瓶并贴标签;
(3)若稀释浓硫酸,为了实验安全,应将 沿容器壁慢慢地注入 中,并不断搅拌。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及主要成分化学式:
请结合上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当你被蚊虫叮咬(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后,为减轻疼痛,可在叮咬处涂 (填序号);
(2)用久的铝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可用 (填序号)少量多次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