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溶液(溶质为固体、溶剂为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
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 |
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 |
D.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
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溶液的质量 |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 |
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 D.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 |
配制50g10%的食盐溶液时,有以下操作:①溶解 ②称量 ③计算 ④量取,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④① | B.①②③④ | C.③②①④ | D.②③④① |
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序号 |
实验内容 |
横坐标 |
纵坐标 |
① |
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稀释 |
加入水的质量 |
溶质质量分数 |
② |
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时间 |
红磷质量 |
③ |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
时间 |
二氧化锰质量 |
④ |
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
盐酸质量 |
剩余固体质量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6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A<B。分别取60℃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A、B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 g和n g(A、B均不含结晶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3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为A<B
B.30℃时,A、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为A=B
C.30℃时,若溶解度A>B,则晶体质量一定为m<n
D.30℃时,若溶解度A<B,则晶体质量一定为m>n
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方法 |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
将20℃时某KNO3溶液均分为两份,第一份恒温蒸发掉10克水,析出a克晶体;第二份恒温蒸发掉20克水,析出晶体b克。则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
A.2a=b | B.2a≤b | C.2a≥b | D.2a<b |
以下是KCl的部分溶解度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温度(℃) |
0 |
20 |
40 |
60 |
溶解度(g/100g水) |
27.6 |
34.0 |
40.0 |
45.5 |
A.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20℃时,100 g KCl饱和溶液中含KCl 34.0 g
C.20℃的KCl溶液的浓度一定小于 40℃的KCl饱和溶液的浓度
D.60℃时,将一定质量分数KCl溶液降温到40℃,一定有晶体析出
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 |
B.天平、烧杯、量筒、铁架台、药匙 |
C.天平、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 |
D.天平、集气瓶、漏斗、蒸发皿、玻璃棒 |
医疗上用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要配制0.9%的氯化钠溶液100g。其中选用仪器或操作正确的是
A.只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仪器 | B.用天平称量0.9g氯化钠 |
C.用量筒量取100g水 | D.把食盐倒入量筒中搅拌溶解 |
室温下,将一定量生石灰加入到100g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搅拌后恢复到室温,滤去不溶物,所得到的溶液与原石灰水相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减小 | B.溶剂质量不变 |
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 D.溶液质量增大 |
将80℃时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30℃,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溶剂的质量不变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④有一些硝酸钾晶体析出 ⑤30℃时所得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⑤ | D.①③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