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为t℃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物质的溶解度B的最大
B.欲使t2时分置于两个容器中的A、B的饱和溶液在升温至t3时仍为饱和溶液,所需加入溶质的质量A大于B
C.将t3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欲使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采取加A的方法
将80 g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A.80 g | B.100 g | C.200 g | D.280 g |
现有4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达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蒸发20g水. ②蒸发24g水 ③加入3.2g NaCl ④加入5g NaCl
A.只有①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溶液的质量 |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 |
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 D.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 |
20℃时,根据某固体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饱和时溶解的质量绘成如图斜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
B.d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
C.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D.a~d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d<c<a=b |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溶液甲蒸发5克水(无晶体析出)得溶液乙;溶液已再蒸发5克水(析出2克晶体,并过滤)得溶液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
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C.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
D.溶液丙若再蒸发5克水,析出的晶体质量可能大于2克。 |
如图是a、b、c、三种不同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分别取出相同质量的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c |
B.t2℃,将a、b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析出的晶体的质量a>b |
C.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a和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c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
D.从b物质的饱和溶液提取b晶体时最好采用冷却b物质的热饱和溶液的办法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C.氯化钠易溶于水而不易溶于植物油,是因为水分子与油分子对钠离子、氯离子作用力不同 |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都静止不动 |
茗茗向100g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中,加入80g质量分数为62.5%的硫酸,完全溶解后,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A.60% | B.80% | C.33.3% | D.40% |
t℃时,某物质的溶液220g,蒸发去15g水后,析出晶体6g,又蒸发去10g水,析出6g晶体,再蒸去10g水又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A.4g | B.6g | C.10g | D.15g |
t℃时,某物质的溶液220g,蒸发去15g水后,析出晶体6g,又蒸发去10g水,析出6g晶体,再蒸去10g水又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A.4g | B.6g | C.10g | D.15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