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是碳排放及全球气候变暖.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 6H 12O 6)和氧气.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 .如果CO 2被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咸水层中,则可转化为固态碳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合成气"(H 2和CO的混合气体).用"合成气"为原料生产甲醇(CH 4O)时,按照"绿色化学"原则,应调节"合成气"中H 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 .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
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
B |
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 |
二者分子构成不同 |
C |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 |
水分子不断运动 |
D |
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大量氢离子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
D.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017年4月22日,湖南省首届芍药花节在邵东县斫曹乡芍药花基地举行,引来无数游客,走近基地,芍药花香扑面而来,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不断运动B.分子很小
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分子间有间隔
2017年4月22日,湖南省首届芍药花节在邵东县斫曹乡芍药花基地举行,引来无数游客,走近基地,芍药花香扑面而来,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不断运动B.分子很小
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分子间有间隔
在物质状态的变化中,伴随分子之间的间隔的变化,同时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数量B.分子大小C.分子种类D.分子能量
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诗句、成语等进行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
C.“真金不怕火炼”﹣﹣金(Au)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釜底抽薪”(釜:烹煮食物的容器。薪:柴禾)﹣﹣破坏了燃烧的条件
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气体压缩成液体,分子间隔变小
C.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于水后都能解离出相同的阳离子﹣H+
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气体压缩成液体,分子间隔变小
C.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于水后都能解离出相同的阳离子﹣H+
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事实是( )
A.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B.空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
C.2L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后体积小于2L
D.满架蔷薇一院香
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如图,加热密封锤形玻璃泡内的碘颗粒,观察到玻璃泡内充满紫红色气体。
(1)该变化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2)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的空隙 (选填“变大”或“变小”)。
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B.公园里间到花的香味﹣﹣分子不断运动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结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