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 | 27.6 |
34.0 |
40.0 |
45.5 |
51.1 |
56.7 |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请回答:
(1)60 ℃时,
的溶解度是
;
(2)40 ℃时,将30
加入到50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溶液(填写"饱和"或"不饱和");
(3)将20 ℃时
和
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60 ℃,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写">"、"<"或"=")。
化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等。
(1)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2个氮原子 ;
②3个铁离子 ;
③过氧化氢 ;
④氢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铝和氧气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膜 ;
②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 ;
③碳酸氢铵晶体受热分解 ;
④高温下焦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
(3)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 (填“甲”、“乙”或“丙”)。
②实验:
(水的密度为1g/cm3)。在X、Y、Z中为饱和溶液的是 (填“X”或“Y”或“Z”,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③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溶剂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选填“甲”、“乙”、“丙”)。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时,物质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g。
(3)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t1℃,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4)t2℃时,小红向100g的水中加入45.8gA物质,她发现A物质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她意外地发现又有部分A物质的晶体析出。我认为A物质“全部溶解”的原因是因为A物质溶解时 (填“吸热”或“放热”)引起;析出晶体的原因是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填写“能”或“不能”)。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填写物质序号)。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写序号)
A.c>a=b | B.a=b>c | C.a>b>c | D.b>a>c |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质量/g |
1.7 |
2.2 |
7.9 |
0.9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6.6 |
0 |
2.7 |
则反应后A的质量为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在t1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在t2 ℃时,用质量相同的 A、B、C三种物质分别配制饱和溶液,所得饱和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
溶液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依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资料: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部分数据已做取整数处理)如下表所示: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溶解度/g |
21 |
32 |
46 |
64 |
86 |
110 |
138 |
(1)硝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能为作物补充 (填元素符号)。
(2)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00g水,在40℃时,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10g、86g、64g、32g硝酸钾,充分溶解,如图所示。
① (填字母序号)中盛的是不饱和溶液。
②烧杯A、B、C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a.三者一样大 b.A最大,C最小 c.无法判断
(3)若将(2)中烧杯C的液体倒入烧杯A中,通过调节温度,可使得混合后溶液恰好饱和且不存在KNO3固体。则混合液的温度应该调整至接近__________℃。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交点P的含义为 。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3)t2℃时,将30g a物质投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此时三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①下表是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
水)。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KNO3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KNO3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I.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是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要求计算)。
II.请写出一种将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III.20℃时,将
放入
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IV.从
溶液中得到
晶体的方法是。
②用硫酸铜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下图为几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2)30℃时,
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只列计算式,不需要计算结果)。
(3)60℃时,10g 和90g 完全溶解于100g蒸馏水, 冷却到30℃后,("有"或"没有") 析出,有g 结晶析出。
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表3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① 4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在20
时,将100g的水加入30 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度,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10
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图7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填标号)。
下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60℃时,在100 g水里溶解_________g KNO3时,溶液才可达到饱和状态。
(2)下图为NaCl 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则表示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填“甲”或“乙”);其中温度t的范围可能在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0℃~20℃之间 B.20℃~30℃之间
C.30℃~40℃之间 D.40℃~50℃之间
(3)请根据上表或图示总结出一条具有一定规律的结论 。
(4)在0℃时,分别在100 g 水中加入30 g NaCl 和KNO3固体,再加热到60℃时(假设溶剂不损耗),NaCl溶液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加热前后,有关两种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6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加热前后,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变大
D.加热前后,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下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A、B、C三种物质可能是气体的是 。
(2)将t1℃140g 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可用图上的 点表示,此时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然后再加入A物质40g,可用曲线上的 点表示。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若将d点对应的温度下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物质。
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变化都是与水相关,请根据A、B、C、D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A实验中,铁钉锈蚀说明生锈是铁与 作用的结果。
(2)图B实验中,检验左边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方法是 。
(3)图C实验中,若用pH试纸检测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水的pH应 7(填“小于”或“等于”或“大于”)。
(4)40℃时,将50克KNO3充分溶于100克水中,形成KNO3溶液的质量是 克,若将溶液降温到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t1℃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2)t1℃时,将3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此时若将温度由t1℃升至t2℃,还应再加入a物质 g,才能变成饱和溶液。
(3)从a、c的饱和溶液中提取a,应采用方法是 (填“冷却结晶”或“蒸发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