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图18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实验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处,并写出(或在答题卷上画出正确图并用字母标注上哪一个装置)改正方法
(2) 装置F的作用是 .
(3) 若装置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5.9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装置D增重7.2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g;假设塑料的组成为CxHy,则装置C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计量数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且可以是分数)
(4)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 ( 填“偏小”、“ 偏大”或“无影响” )
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可能由硝酸钠、硝酸钡、氯化钙、碳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了确定其组成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请分析上述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2)白色沉淀A中加入稀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
小丽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如下归纳,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性质与用途 天然最硬的物质——镶玻璃刀头 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士壤 |
B.生活常识 防菜刀生锈——用湿布包起来 取暖防中毒——煤炉上放一壶水 |
C.元素与人体健康 人体缺碘——甲状腺肿大 人体缺氟——易生龋牙 |
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 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 减少水质污染——禁止生产含磷洗衣粉 |
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
(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丙的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甲>丙>乙 | B.丙>乙>甲 | C.甲>乙>丙 | D.丙>甲>乙 |
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16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
序号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第1次 |
20 |
11 |
第2次 |
20 |
6 |
第3次 |
20 |
2.8 |
第4次 |
20 |
n |
(1)上表中n的数值为___________。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请参与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提出问题] 在平时探讨酸的性质时,我们通常是讨论酸的水溶液。究竟水在酸显示酸的特性时扮演什么角色呢?
[确定研究对象] 以我们最熟知的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和氯化氢进行探究。[查阅资料] 氯化氢溶于水时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而溶于干燥的甲苯(一种有机溶剂)时仍以氯化氢分子的形式分散(如下图)。
[设计与实验] (请完成下表)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测定导电性 |
氯化氢的水溶液:导电性良好 |
氯化氢的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
氯化氢的的甲苯溶液: A |
氯化氢的甲苯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
|
与镁作用 |
氯化氢的水溶液: B |
化学方程式: C |
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没有明显的现象 |
氯化氢在甲苯溶液中没有解离出氢离子 |
|
与固体碳酸钠的作用 |
氯化氢的水溶液:产生气泡 |
化学方程式: D |
氯化氢的甲苯溶液: |
氯化氢在甲苯中没有解离出氢离子 |
[讨论与反思] 盐酸的酸性是因为氯化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出了_______________E____。
小黎同学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特邀你协助完成下列活动与探究:
(1) 如右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实验,请将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
氢氧化钠溶液 |
氢氧化钙溶液 |
加紫色石蕊溶液 |
|
|
(2)回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三氧化硫(SO3)与氢氧化钠反应与上面的反应类似,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如右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 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
为止。
这一实验说明:酸与碱作用生成了盐和水,这一反应叫做 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实验中滴加酚酞的作用是 。
(5)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试归纳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任写两点)
① ②
(6分) 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汉白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1.1g研碎的汉白玉粉末进行四次高温加热、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已知:杂质中不含钙元素,且不参加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操作次序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剩余固体质量(g) |
8.5 |
6.9 |
6.7 |
6.7 |
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g;
(2)汉白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3)第二次称得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到0.1%)。
(5分)钢铁的冶炼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图1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图。
图一 图二 图三
(1)写出图1中A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实验过程中通入CO质量与红色粉末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a点表示开始通入CO,反应开始发生
②b点表示通入CO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开始发生
③c点表示红色粉末已充分参加反应
④d点表示反应结束后仍需继续通入CO
⑤可根据通入CO的质量计算出红色粉末的质量
(3)图1装置中的不足之处是 。
(4)该实验炼制的铁与工业炼制出的铁最大的区别是 。
(5)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上述实验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取了3.6g固体样品,用图1所示的装置重新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3所示,则原样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Na2O2能跟CO2反应生成O2和另一种固体化合物(用X表示);它也能跟H20反应生成02,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以下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
(1)利用如上图(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表明CO2未被Na2O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 。
③O2可采用D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O2的哪些性质?
④若A装置产生的CO2中混有水蒸气,要检验干燥的CO2能否与Na2O2反应生成O2,以上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
(2)为探究X是哪种物质及其有关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分析和实验。
①有同学猜想X可能是酸、碱或盐中的一种。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X肯定不是酸和碱,理由是 。
②同学们通过讨论和实验证明了X是Na2CO3。以下是他们设计的有关Na2CO3性质的探究实验,请根据卷首资料提供的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
现 象 |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一:取少量固体样品, ______________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Na2CO3+2HCl=2NaCl+H2O+CO2↑ CO2+Ca(OH)2=CaCO3↓+H2 O |
实验二: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___________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
(3)7.8g过氧化钠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若反应后得到了40g氢氧化钠溶液,请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图3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4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科技节”活动中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1)图A所示实验中,会观察到“铁树”上浸有酚酞溶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 ▲ 色,该实验主要能够说明 ▲ (填字母)。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c.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图B所示实验中,将注射器中烧碱溶液注入瓶中,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图C所示实验中,当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可燃物;②达到燃烧所需的 ▲ ;③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图D所示实验中,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喷水后放入集气瓶,会观察到纸花变为 ▲ 色,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纸花变色的原因: ▲ 。
除去下表所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去杂质所选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 |
氧气 |
点燃 |
B |
氯化钾 |
碳酸钾 |
稀盐酸 |
蒸发 |
C |
锌 |
铁 |
稀硫酸 |
过滤 |
D |
氧化钙 |
碳酸钙 |
稀盐酸 |
蒸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