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泡沫加在指南针上,漂浮在水面上,指南针有偏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指南针磁偏角是由宋代科学家沈括提出的 |
B. |
水下10cm处的压强为1×10 5Pa |
C. |
如果外力消失,指南针会沉到水底 |
D. |
当指南针和泡沫总重为0.2N时,排开水的质量是0.2kg |
滑草是一项时尚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行走时比脚站在草地上时,对草地压强更小 |
B. |
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滑行速度越来越大 |
C. |
越向下滑,重力势能越大 |
D. |
人受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
如图3,《天工开物》中描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田间制稻、脱粒等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把镰刀口磨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 |
B. |
木桶底面积较大是为了减小压力 |
C. |
用力击稻是为了利用惯性脱粒 |
D. |
撑开稻草晾晒是为了加快蒸发 |
图1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
A. |
朝辞白帝彩云间 |
B. |
千里江陵一日还 |
C. |
两岸猿声啼不住 |
D.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在体育课上,小康用胳膊将排球向上垫起后,排球上升过程中运动得越来越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排球在脱离胳膊后能继续上升,是由于排球所受的重力小于排球的惯性 |
B. |
排球在脱离胳膊后的上升过程中,受到方向向上的力 |
C. |
排球在脱离胳膊后的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减小 |
D. |
排球在脱离胳膊后的上升过程中,动能逐渐减小 |
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
A. |
25km |
B. |
50km |
C. |
75km |
D. |
100km |
如图,小雯在做家务劳动时,用平行于水平地面的力推沙发,沙发有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但它没有被推动。在上述过程中( )
A. |
地面对沙发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
B. |
人对沙发的推力与地面对沙发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
C. |
人对沙发的推力与沙发对人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
D. |
沙发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沙发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
B. |
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 |
C. |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
D. |
家庭电路发生火灾时,要先切断电源,不能直接泼水灭火 |
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提起一重为 的物体,在 内将物体匀速提高 ,已知动滑轮重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A. |
手对绳子的拉力为 |
B. |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
C. |
手拉绳子移动的速度为 |
D. |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练习滑板运动时,单脚蹬地,人和车一起向前滑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脚向后蹬地,人和车向前滑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B. |
蹬地时,脚对地的压力和地对脚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C. |
当人和车一起滑行时,若车碰到障碍物,人会向后倾倒 |
D. |
停止蹬地后,车滑行一段距离会停下,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
" "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飞机。下列关于飞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降落后不能立即停下来,因为飞机受到惯性
B.飞机轮子上的轴承主要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
C.机翼的横截面形状"上凸下平",利用了"流速大压强大"的原理
D.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飞机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如表中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① |
探究声音的产生 |
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
② |
探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否是相互的 |
小车 上固定磁体,小车 上固定铁块,将它们靠近一定距离后,固定 ,释放 |
③ |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 |
保持导体的电阻不变,多次改变其两端电压,测量通过它的电流 |
④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 |
将白纸放在玻璃板后像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 |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2021年4月,中国女足通过奋勇拼搏,晋级奥运会。如图是足球落地后又弹起的示意图。分析可知,足球
A. |
在 点时受力平衡 |
B. |
在 、 两点动能可能相等 |
C. |
在 点时,若所受力全部消失,其运动状态将不断改变 |
D. |
在运动过程中,只存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
如图所示,一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小明同学用 的水平推力向右推木箱,但未推动。下列两个力中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A.木箱对地面向下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向上的支持力
B.地面对木箱向左的摩擦力和人对木箱向右的推力
C.人对木箱向右的推力和地面对木箱向上的支持力
D.木箱对地面向下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向左的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