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若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应将_ ▲ __向_ ▲ __ (左/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在烧杯中倒人盐水,称出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为75g;
(3)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人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内盐水的体积是_ ▲ __cm3。再称量烧杯和剩下的盐水总质量时,发现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这时应移动_ ▲ __使天平平衡;
(4)若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的砝码、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倒入量筒内的盐水质量为
_ ▲ __ g。通过计算可知盐水的密度为_ ▲ __kg/m3。
在“探究液体的密度”实验中:(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游码移至标尺左端 ,若指针偏向分度尺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到横梁平衡;(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一位同学的测量情况如图18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g;(3)甲、乙、丙、丁四组同学分别量取了不同体积的同种液体,并测量出液体的质量,老师将他们的测量结果列在黑板上,如下表所示。经分析,发现四组同学的测量数据中,有一组同学的测量数据存在错误,你认为错误的是 组,你的判断依据是: 。
组 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液体的质量m / g |
8.0 |
16.2 |
19.8 |
31.8 |
液体的体积V / cm3 |
10.0 |
20.0 |
30.0 |
40.0 |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一位同学用四块金属块做实验,实验室中测得数据如下表:
(1) 对表中第①行与第②行(或第③行与第④行)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表中第①行与第③行(或第②行与第④行)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了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属性,该同学还应列出表格的第五列(空栏)项目,该项目应是___________,为了表示物质的这个属性,物理学中引入_________这个物理量。
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 .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 .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 .
小明同学想探究影响铅球掷得远近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如图所示,他以一支弹簧玩具手枪为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探究:
|
(1)玩具手枪的内部被压缩弹簧伸长时,可以将子弹射出,此时弹簧的 能转化成子弹的动能。
(2)手枪固定在某一高度,用同一颗子弹从枪口射出,以下是五次实验数据记录:在“探究液体的密度”实验中:(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若指针偏向分度尺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直到横梁平衡(选填“左”或“右”);(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一位同学的测量情况如图18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 g。(3)甲、乙、丙、丁四组同学分别量取了不同体积的同种液体,并测量出液体的质量,老师将他们的测量结果列在黑板上,如下表所示。经分析,发现四组同学的测量数据中,有一组同学的测量数据存在错误,你认为错误的是 组,你的判断依据是: 。
组 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液体的质量m / g |
8.0 |
16.2 |
19.8 |
31.8 |
液体的体积V / cm3 |
10.0 |
20.0 |
30.0 |
40.0 |
周末小丽和妈妈到超市买了一盒纸盒包装的纯牛奶。回家后她想知道牛奶的密度是多大,于是她向老师借来天平进行实验:
(1)小丽把天平放在 上,并把游码
移动到标尺左端的 处。
(2)她用称量为1000g的天平测盒和纯牛
奶的质量, 如图9所示,盒和牛奶
的总质量是 g。
(3)牛奶盒标识牛奶净含量是250ml,小丽找来同一品牌的一个空且干净的盒子测得它的质量
是 6g,这样她测得该品牌的牛奶密度约为 g/cm3。
(4)她把末端切尖的吸管轻易插人盒子,体验到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可以 (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
(5)她用吸管吸牛奶时发现盒子瘪了,你认为是 原因使它的牛奶盒变瘪了。
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 ▲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小明和小华去某古镇旅游时发现,小店在卖米酒和卖酱油时都用竹筒状的容器来量取,但是大小各有不一,如图15所示。
① 小明和小华根据上述事实提出猜想。猜想一: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猜想二: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你认为他们提出“猜想二”的依据是 (14) 。
② 回来后,他们为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选择了天平、量筒、烧杯,以及甲和乙两种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小明用量筒量取不同体积的甲液体,分别倒入烧杯中,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分别测出它们在不同体积时的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小华选用乙液体重复上述实验,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的第二和第三列中,他们还分别计算了表一、表二中的液体体积和质量的变化量,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第四和第五列中。
表一 甲液体 |
||||
实验 序号 |
液体体积 (厘米3) |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克) |
液体体积的增加量 (厘米3) |
液体质量的增加量 (克) |
1 |
V1=10 |
m1=30 |
∕ |
∕ |
2 |
V2=15 |
m2=35 |
V2- V1=5 |
m2- m1=5 |
3 |
V3=30 |
m3=50 |
V3- V2=15 |
m3- m2=15 |
表二 乙液体 |
||||
实验序号 |
液体体积 (厘米3) |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克) |
液体体积的增加量 (厘米3) |
液体质量的增加量 (克) |
4 |
V4=10 |
m4=28 |
∕ |
∕ |
5 |
V5=15 |
m5=32 |
V5- V4=5 |
m5- m4=4 |
6 |
V6=30 |
m6=44 |
V6- V5=15 |
m6- m5=12 |
③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第二和第三列,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15) 。
④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 (16) ;
(b)分析比较 (17) 。
⑤ 本实验所用的烧杯质量是 (18) 克。
在“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先要调节_____(1)_____使天平平衡,称量时,被测物体应放置在天平的 (2) 盘。如图12所示的量筒最多可以测量的液体的体积是 (3) 厘米3,它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_____(4)___厘米3。
为了在实验室里测某金属块的密度, 甲小组选用天平、量筒、金属块、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
D.将金属块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2)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3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选填“左”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3乙所示,测出该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_克;量筒量出金属块的体积如图13丙所示,该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____厘米3。金属块的密度ρ= 千克/米3。
在“测定铁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将不同的实心物块浸没在液体中并松手后,发现有的物块上升至液面,有的物块下降至容器底部。为了研究实心物块的质量和体积对此现象的影响, 他们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表一、表二为该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及观察 到的实验现象。
表一:液体甲(质量为 8.0 千克,体积为 8.0×l0-3 米 3)
实验序号 |
物块 |
质量(×10-3千克) |
体积(×10-6米3) |
现 象 |
1 |
A |
7.5 |
30 |
上升至液面 |
2 |
B |
25.2 |
42 |
上升至液面 |
3 |
C |
24.3 |
27 |
上升至液面 |
4 |
D |
21.6 |
12 |
下降至底部 |
5 |
E |
91.8 |
34 |
下降至底部 |
表二:液体乙 (质量为 6.4 千克 , 体积为 8.0×l0-3米3)
实验序号 |
物块 |
质量(×10-3千克) |
体积(×10-6米3) |
现 象 |
6 |
A |
7.5 |
30 |
上升至液面 |
7 |
B |
25.2 |
42 |
上升至液面 |
8 |
C |
24.3 |
27 |
下降至底部 |
9 |
D |
21.6 |
12 |
下降至底部 |
10 |
E |
91.8 |
34 |
下降至底部 |
(1) 小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和3与5(或6与9和6与10)的数据及现象, 得出结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体积无关;跟它的质量有关,且质量小的物 块上升,质量大的物块下降。
小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 和2与4(或6与8和7与8)的数据及现象,得出结 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质量无关;跟它的体积有关,且体积大的物块上升,体积小的物块下降。请判断:
小明的结论是__________的,小华的结论是__________的。(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2)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敏同学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在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 : (5)
A 向左调平衡螺母 B 往右盘中加砝码C 向右调平衡螺母 D 向左移动游码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12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6) 厘米3;
(3)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89.7克,则矿石的密度是 (7) 克/厘米3;从图12A到图12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8)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① 实验器材: (5) 、 (6) 、碎玻璃块、橡皮或其他几种物体和水。
② 某小组同学改变碎玻璃块进行实验,他们称出玻璃的质量,测出其体积。要求满足的条件是 (7) 。
③ 实验中,该组同学和另一组同学合作交流,则另一组同学的数据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8) 。
序号 |
质量(克) |
体积(厘米3) |
1 |
25 |
10 |
2 |
50 |
20 |
3 |
75 |
30 |
4 |
100 |
40 |
5 |
125 |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