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 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
凝固点/0C |
沸点/0C |
水银 |
-39 |
357 |
酒精 |
-117 |
78 |
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 (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当时的大气压_____ (选填“<”、“>”或“=”)l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__ ___。
(1)如下左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该图像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信息一: 。
信息二: 。
(2)如上右图所示,夏天里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_现象,其中放热的物态变化主要发生在______(填“袋内”、“袋外”或“袋内和袋外”)表面;
医院抢救中暑病人时,会在病人的额头上大面积地擦酒精。这种疗法的依据是 。 发生火灾时,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的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 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中里的。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放到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二氧化碳在 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a、b、c所示,酒精灯和烧杯均为同一规格.甲、乙、丙是使用这三套实验装置实验后作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用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 图;用b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 图;用c装
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 图。
(2)小文观察到同学们测水温的操作有如图戊中所示四种,你认为正确的是 。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100℃,你认为可能是
造成的.(只需要写出一个可能原因)
(4)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如上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5)通过分析,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 .
小明在浴池洗澡,看到天花板上滴下水珠,他突然想:“水蒸气变成水有没有条件?是不是跟温度有关?”他进行了猜想:水蒸气的变成水是跟遇到冷的物体有关。
他到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然后他就把产生的水蒸气喷到冷的玻璃片上,看到有水珠产生。同时,小明发现玻璃片的温度升高了;而再把水蒸气喷到加热后的玻璃片上时,却没有发现水珠。
⑴ 实验中,在离管口稍远处看到的雾状的“白汽”实际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现象。
⑵ 从“水蒸气喷到加热后的玻璃片,玻璃片上没有发现水珠;喷到较冷的玻璃片却可发现水珠”这现象,小明同学可以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水蒸气喷到冷玻璃片上不仅会产生水珠,还会使玻璃片的温度升高。”这一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认为在用多层蒸笼蒸馒头时,先熟的应该位于( )
A:上层 B:中层 C:下层 D:各层同时
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工作原理是利用了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 搬运到冰箱外边。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________,又容易________的物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工作时,电动压缩机将氟利昂蒸气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的冷凝管里,在这里蒸气变成液体并______(“吸热,,或“放热,,),这些热被周围空气带走。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_______(“吸热”或“放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出来的热放出。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改编自课本P62电冰箱与臭氧层)
汽车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含量与凝固点、沸点关系如下表),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这是因为 。
防冻液含量/%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混合液的凝固点/℃ |
-17 |
-28 |
-37 |
-49 |
-48 |
-46 |
-28 |
混合液的沸点/℃ |
103 |
104 |
107 |
111 |
117 |
124 |
141 |
冬天汽车前玻璃窗的雾气是由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
形成的小水珠。可以打开空调对着车窗吹暖风,使小水珠 ,车窗玻璃就变清晰了。
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气化成的水蒸气 |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
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时,水会发生各种物态变化:春天,冰雪消融是 _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 现象;以上两种物态变化时都 热。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课上,甲、乙两组同学记录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加热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甲组水温/℃ |
85 |
88 |
91 |
94 |
|
97 |
98 |
98 |
98 |
乙组水温/℃ |
86 |
89.5 |
92 |
93.5 |
96.5 |
98.5 |
98.5 |
98.5 |
98.5 |
(1)甲组在加热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
(2)分析甲、乙两组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 。
(3)甲、乙两组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都小于100℃,这是因为 。甲、乙两组测出的沸点不同,这是因为 。
(4)图乙所示是小明的实验装置,其中错误之处是 。
改正之后,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他们组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
“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 (填“会”或“不会”)沸腾。
如图l所示,为小文同学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如图1的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 。
(2)纠正错误后,小文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
(3)依据表中数据可知,当地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7.5 |
98 |
98 |
98 |
98 |
(4)停止加热后,小微同学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
0 |
5 |
10 |
15 |
25 |
35 |
45 |
55 |
65 |
75 |
水温/℃ |
98 |
70 |
54 |
44 |
34 |
27 |
23 |
22 |
22 |
22 |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温降低,温度下降得 (选填“越快”或“越慢”)
(5)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冷却奶茶的方案供你选择:
方案A: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方案B:先将一匙冷牛奶加在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
结合本次实验探究,你认为方案 的冷却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