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人,生卒不详。②胡: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③败:毁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值胡贼攻郡

  

②友人语巨伯曰

  

③不忍委之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②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来源: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虽有佳肴》)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虽有佳肴(即使)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

B.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

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

C.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

D.其此之谓乎(表推测)

其真无马也(表反问)

(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甲文先通过类比引入,层层推论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

B.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待。

C.两文都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D.两文都围绕“学”这个中心论题,提出并充分论证各自与“学”相关的中心论点。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来源: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润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困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人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1)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标两处)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黄发垂髫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尝采药至衡山  

④深入忘反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不知有汉

乃相谓曰

B.忘路之远近

水陆草木之花

C.一人便以笠自障

先帝不以臣卑鄙

D.其真无马邪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5)【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  一词相仿。

(6)【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来源:2020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有删改)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养济群族之人

济:救济

B.葬者如再嫁之数

数:计算

C.尝有志于是矣

志:志向

D.惟以施贫活族之义

活:使……存活

(2)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②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3)范文正公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来源:2020年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管理

B.见往事耳

见:了解

C.及鲁肃过寻阳

过:经过

D.即更刮目相待

待:看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刀劈狼首

B.蒙乃始就学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下车引之

D.结友而别

人不知而不愠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B.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C.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D.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来源:2020年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茬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世说新语•褒赏篇》

(1)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B.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C.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D.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陶公少有大志

少时,一狼径去

B.汝但出外留客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与母湛氏同居

居十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D.吾自为计

自三峡七百里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侃母亲让儿子只管留客,其它事情自己会安排好。她卖发购米,砍柱为柴。为范逵一行准备了精美的食物。

B.陶侃虽然家底贫穷,但从政后能做出成绩。为人称颂,这除了他自身的努力,还和他母亲的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

C.范逵既佩服陶侃的才能和口才,又有感于母子的厚意与热情。离别时与陶侃相谈甚欢。竟然忘记了路的远近。

D.离别时,陶侃送了又送,直到范逵说要为他传颂美名时,陶侃才返回,可见陶侃对范逵是有所求的。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②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

来源:2020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请广于君

推而广之

广开言路

大庭广众

B.以大易小

轻而易举

平易近人

易如反掌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欲擒故纵

畅所欲言

欲盖弥彰

D.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闻风丧胆

闻鸡起舞

闻名遐迩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愿终守之/已而之细柳军

B.安陵君其许寡人/其真无马邪

C.以头抢地尔/不以物喜

D.而君逆寡人者/人不知而不愠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本文选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人物的对白。

B.选文写韩魏灭亡之后,附属于秦的安陵国君臣对强秦的最后一次抗争。唐雎临危受命,在秦庭不卑不亢,斗智斗勇,最终让不可一世的秦王屈服,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

C.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所以,更应该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这篇作品,关注它的立意和表现手法。

D.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向秦王暗示了自己将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5)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仿照示例。请对链接材料中晏婴的语言艺术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

示例:

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分析: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土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词严,有理有节。

句子:  

分析:  

来源:2020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重修杜工部草堂记

[明]杨廷和

成都草堂,唐杜工部旧居之地也。堂屡废矣,辄新之者,重其人也。今日之举,则巡抚都御史钟公蕃倡其议。既成,成都府同知吴君廷举以书与图来属予记之。

盖翘然而起,临于官道者为门。门之后为祠,祠后为书院。引水为流,桥其上,以通往来。于其前门焉,榜曰"浣花深处"。进于是,则草堂也。堂之左右,亦各为屋,缭以周垣。其东为池,引桥下之水注其中,菱莲交加,鱼鸟上下相乐也。名花时果,杂植垣内。 其外则树以桤、柳,象子美之旧也。经始于弘治庚申之春,落成于其年之秋,财不费而功侈,民不劳而事集。

夫世称子美者,概以为诗人。愚以为诗道极于子美,而子美重于人者,不独诗也。 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子美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独以其诗哉?蜀自先秦以来,数千年间,通祭祀者才数人。若秦之李冰,汉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流远。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是诚不独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读其诗,考其素履,一一可见。志其墓者,不过称之为文先生耳。於乎!此何足以知子美哉?不知于当时,而知于后世,一世之短,百世之长,子美之名若草堂,虽与天壤俱存可也。今日诸公之举,尊贤厉俗,其于风教岂曰小补之哉!

(选自《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四十三,有删节)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A.以书与图来 予记之

属:通"嘱",嘱托

B. 于官道者为门

临:靠近

C.夫世 子美者

称:称赞

D.轩然与之

并:合并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外则树以桤、柳,象子美之旧也。

译文:   

②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

译文:   

(3)草堂屡废屡修,是因后世"重其人",作者认为杜甫有哪些值得推重之处?并就其中作者强调的一点,举出一例初中所学的杜甫诗句加以说明。

来源: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怒而飞

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

B.志怪者也

志:志向

C.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

D.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去以六月息者也

不以物喜

C.而伯乐不常有

温故而知新

D.其真无马邪

帝感其诚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甲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来源: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叔向贺贫》)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节选自汉•刘向《新序节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戎狄 怀 ·       怀:归服。

B.假贷 · 贿       居:储积

C.以 · 于楚       亡:死亡。

D.有 · 鱼于郑相者       馈:赠送。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B.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C.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D.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向认为贫不可怕反倒值得祝贺。当韩宣子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时,他却表示祝贺。

B.叔向认为贫而修德可以避免灾难。栾武子虽然不富有,但他宣传德行为他赢得了好名声,使他兔于灾难。

C.叔向认为恩德和恶行会影响子孙。桓子放纵,但因栾武子的恩德而得善终,怀子修德却因桓子骄奢获罪。

D.叔向认为重要的是德行而非财富。郤昭子虽然势力强大、深受宠幸,但不修德行,最后身死、宗灭。

来源:2019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

淮阴侯 列传(节选)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 ,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淮阴侯,指韩信。②鞅鞅:通"怏怏",不满意、不服气、郁闷失意的样子。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霸上

军:军队

B.天子 · ·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C.信尝 · 樊将军哙

过:超过

D.大王乃肯 ·

临:将要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 与哙等为伍

B.军细柳: · 备胡

· 光先帝遗德

C.已而 · 细柳军

称善者久 ·

D.不足 · 外人道也

何为 · 我禽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A.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B.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D.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5)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周亚夫、韩信的形象特点。

来源:2019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原文有删节)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⑥傅:涂。

(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2)本文写郑君医治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简答。

来源:2019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项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我非子,固不知子也

B.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至于负者歌于途

C.杂然相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D.而山不加增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所欲有甚于生者

C.寒暑易书,始一反焉

是焉得为大丈夫

D.甚矣,汝之不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来源:2019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 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 之白,而蒙世之温蠖 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注释】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洁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不为 · ·   

· 发行吟泽畔   

③所欲有甚 · 生者    

· 自投泪罗以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来源:2019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 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 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 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

【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②病:担心,忧虑。③湿:淋湿,浇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人有 · 一木者

馈:   

②木小不 ·

堪:   

③为 · 生炭满炉

余:   

· 尽湿之

乃:   

(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来源:2019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