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 读
《陋室铭》与《爱莲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⑴有仙则名___________ ⑵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 ⑶不蔓不枝_____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 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2分)
《爱莲说》中写“菊之爱”、“牡丹之爱”有哪些作用?(3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3分)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3)无论魏晋: (4)处处志之:
翻译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题目。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曹操比于袁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杂然而前陈者 |
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D.犹鱼之有水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
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军事的优势,得出“不可与争锋”的结论。 |
B.文段指出孙权具有政权、地理和民心的优势,得出“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结论。 |
C.诸葛亮提出刘备应遵循“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的方针。 |
D.诸葛亮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高祖的成功像曹操、孙权一样都因用人得当。 |
阅读下面古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请解释“坐断”的意思。
(2)“生子当如孙仲谋”,请分析词人用这个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10分,每空2分)
【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唯,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桔倾样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鲜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暖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
【 乙】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 旷日:荒废时日。
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薄暮冥冥 薄:迫近 |
B.沙鸥翔集 集:集合 |
C.人不对 对:回答 |
D.家富则市得良犬 市:买 |
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屋舍俨然 |
B.满目萧然 |
C.百事也尽然 |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
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认为物质丰富就高兴,不认为个人有所失就悲伤。 |
B.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
C.不把事物好当作高兴的事,不把个人不顺利当作悲哀的事。 |
D.不因为物质丰富而高兴,不因为个人不顺就悲哀。 |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
B.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D.先/天下之忧/而忧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
B.“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
C.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
D.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上文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 名著和 名著。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①又何间焉( ) ②弗敢加也( )
③公问其故( ) ④望其旗靡( )
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从他入见后与庄公的对话中,你是怎样理解庄公之“鄙”与曹刿的“远谋”的?
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曹刿的指挥下,弱小的鲁国在长勺之战中战胜了强大的齐国。用你的话说说,他在战斗中是怎样选择时机进攻和追击齐军的?
曹刿论战(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公问其故/故逐之 | B.战于长勺/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C.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 | D.忠之属也/忠志之士望身于外也 |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阅读下文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闻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上文作者是 (人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出自他的组诗《 》(篇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内风尚淳朴人际关系和睦。 |
B.桃花源人对外的态度是感叹向往。 |
C.略写渔人之答是为了突出源内之情景。 |
D.“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 |
阅读下文
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________________也。
在文中的空格内填上恰当的内容。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因何而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因宾客从而乐。 | B.太守因禽鸟乐而乐。 |
C.太守因人之乐而乐。 | D.太守因述以文而乐。 |
阅读下文。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蝉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上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有所览辄省记
下列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做官前后的比较证明借书读才能取得事业成功。 |
B.“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意在表扬黄生。 |
C.“生固幸而遇予”告诫黄生珍惜机会勤奋学习。 |
D.“其切如是”的“是”指代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
阅读有关诸葛亮的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亮涕泣曰:“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⑩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曹丕]曹操之子。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④[嗣子]此子刘禅。嗣:继承。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⑧[效]献出,呈献。⑨[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⑩[事]侍奉。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由是感激( )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④若嗣子可辅( )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翻译:
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属以后事”中的“属”字是( )(只需填序号)属①zhǔ。连接。②zhǔ。委托,交付。③隶属,归属。④亲属。⑤类
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课外阅读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乙]段具体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请把该句子抄下来。
(2)你最欣赏诸葛亮哪一个特点?结合课内外阅读了解诸葛亮事迹说说理由。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公输(节选)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子何命焉为 /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B.公输盘不说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C.吾义固不杀人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D.愿借子杀之 / 每假借与藏书之家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选文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至少说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张耳
张耳、陈余,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陈①,为里监门②以自食。吏尝以过笞③陈余,余怒欲起,张耳蹑④之,使受笞。吏去,耳乃引余之桑下,数之曰:“姑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勾践石室,淮阴⑤胯下,皆忍小耻,以就大业也。陈余浅躁,不及张耳远甚,所以一成一败。
【注释】①陈:陈国。 ②为里监门:做守卫里门的职务。③笞:鞭打。④蹑:踩。⑤:淮阴:韩信,西汉开国功臣。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耳乃引余之桑下( ) (2)不及张耳远甚( )
对文中划线句的意思理解的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
B.如今看见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
C.如今看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
D.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
从文中看,陈余、张耳之所以一成一败是因为陈余性格“_________________”,而张耳却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与文中提到的勾践和韩信两个历史人物无关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
A.多多益善 | B.卧薪尝胆 | C.望梅止渴 | D.胯下之辱 |
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本文是一篇带有_______(文学体裁)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本文结尾写操蛇之神“惧”和天帝“感”的目的是 。
从文中我们懂得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本文的作者是 时代的 (人名)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且焉置土石?
11.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愚公决定移走太行王屋二山,其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B.本文是以二山的高大与愚公的老、弱作对比,显示愚公的坚毅和执著。 |
C.本文写操蛇之神的恐惧与元帝的被感动,这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部分。 |
D.本文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古代劳动人民不畏艰难与坚毅乐观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