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父平)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①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②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③,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注释:①圯:土桥。②欧:通“殴”。③假王:临时的王。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亡:逃亡 |
B.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所:地方 |
C.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履:为……穿鞋 |
D.良曰:“沛公殆天授。”殆:一定 |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2)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张良凭什么能够得到《太公兵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不对的一项:
A.辍耕之垄上(去) | B.怅恨久之(代词) |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助词“的”) | D.楚人怜之(代词,他) |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词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B·置人所罾鱼腹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D·陈胜乃立为王
.选出下列句子含义有误的一项:
A·第一段文字写陈涉的贫苦出生和远大抱负,生动说明了陈胜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暗示了陈胜起义是有思想基础的。
B·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写陈胜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概括了秦王朝对人民的压迫程度之深,是起义的直接原因。
C.“失期,法皆斩”说明了秦王朝刑法的残酷,农民走投无路。
D.“苟富贵,无相忘”表明陈胜希望摆脱贫苦处境。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倡,宜多应者。
文言文阅读
姜诗妻
广汉姜诗①妻者,同郡庞盛②之女也。诗事母至孝,妻奉顺尤笃。母好饮江水,水去舍六七里,妻常溯流而汲。后值风,不时③得还,母渴,诗责而遣④之。
妻乃寄止邻舍,昼夜纺绩,巿珍羞,使邻母以意自遗⑤其姑⑥。如是者久之,姑怪问邻母,邻母具对。姑感惭呼还,恩养愈谨。其子后因远汲溺死,妻恐姑哀伤,不敢言,而托以行学不在。姑嗜鱼鲙⑦,又不能独食,夫妇常力作供鲙,呼邻母共之。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每旦辄出双鲤鱼,常以供二母之膳。
赤眉散贼⑧经诗里,⑨弛兵而过,曰:“惊大孝必触鬼神。”时岁荒,贼乃遗诗米肉,受而埋之,⑩比落蒙其安全。
注释:①姜诗:人名。②庞盛:人名。③不时:不能按时。④遣:打发,使……走。⑤遗:(wèi)赠予。⑥姑:婆婆。⑦鲙:一种鱼。⑧赤眉散贼:指赤眉义军。⑨弛兵:放下兵器。⑩比落蒙其安全:并且村落由此而安全(无忧)。
、文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去舍六七里 去:离开
B巿珍羞 市: 买
C邻母具对 具: 详细
D 贼乃遗诗米肉 遗:留下
、 翻译句子
(1)诗事母至孝,妻奉顺尤笃。
(2)如是者久之,姑怪问邻母,邻母具对。
、“赤眉散贼经诗里”之事在文中有何作用?结合生活,你有什么感触吗?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会天大雨 ②度已失期 ③为天下唱 ④楚人怜之
、与“陈胜、吴广乃谋曰”一句中的“乃”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C.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D.羲之之书晚乃善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具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文言阅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以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击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①,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杈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②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侯,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快战:痛快地打一仗。②指王翳:指项王给王翳看。王翳,汉将。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项王军壁垓下壁:安营扎寨 |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归属 |
C.项王自度不得脱度:估计 |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2分)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2分)
.文中第三段反映了项羽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2分)
(一)陈涉世家
阅读两段选文,按要求答题。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句中划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亡亦死(逃亡)会天大雨(适逢,恰巧) |
B.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着)皆刑其长吏(惩罚) |
C.为天下唱(通“倡”,首发)卒中往往语(处处) |
D.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楚人怜之(怜惜,可怜) |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文句,有误的一项是( )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 |
B.等死,死国可乎?(反正等下去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 |
C.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 |
D.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 |
.下列是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第一段写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伟大抱负。这部分点明陈涉起义的阶级和思想基础。显示他非凡的个性和远大的抱负。 |
B.“天下苦秦久矣”,暴虐的秦朝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造成全社会普遍的怨愤和仇恨,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 |
C.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利用人们的迷信思想制造舆论,树立威信,为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从中看出陈胜的斗争才智。 |
D.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因为自然原因误期,却要被斩首,可见秦的暴政已达到了极点。间接原因是“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这也是起义的根本原因。 |
.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①原因:
②启示:
(四)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千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素性佞邪:朴素的品性 | B.于是刊章讨捕:刊登文章 |
C.俭得亡命:丢掉性命 | D.若不重其名行:名声和品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
A.残暴百姓,所为不轨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B.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
C.钦因起抚笃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D.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请你认真阅读甄别,全都表明张俭美好的德行和人民对他的敬仰之情的一组是( )
①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②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③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④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⑤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⑥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俭最初被地方推荐为茂才,因为刺史讥笑他,所以张俭称病推辞不就。 |
B.张俭冒死严劾大宦官侯览及其母亲的罪行,受到天下人的敬仰。 |
C.由于受到陷害,张俭离家出逃,所到之处,人们不惜身家性命,掩护隐藏他,足见当时当政者的不得人心。 |
D.建安初年,张俭被征召为卫尉,他内心并不愿出仕,只是迫不得已才去上任的。后来他发现曹操已有取代汉室的野心,于是就退隐了,从此不再参预政事。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②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
(三)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节选自《陈涉世家》)
、解释下面划线的字。(2分)
① 会天大雨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与例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民不堪命(忍受) | B.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阻止) |
C.张灯窃读(偷偷地) | D.犹以盗目之(眼睛)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犹为立碑颂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B.不得已而为盗耳而其主不能守 |
C.犹以盗目之祭以尉首 |
D.既加之以刑辍耕之垄上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2)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联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民不堪命(忍受) |
B.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阻止) |
C.张灯窃读(偷偷地) |
D.犹以盗目之(眼睛)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犹为立碑颂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B.不得已而为盗耳而其主不能守 |
C.犹以盗目之祭以尉首 |
D.既加之以刑辍耕之垄上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2)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联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4分)
(一)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①。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②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③。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④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⑤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⑥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⑦,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①偏:固执。 ②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 ③掖垣:泛指高官。 ④僭(jiàn):超越本分。 ⑤邸(dǐ):此指官府。⑥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⑦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下列句中的“之”与“皆其柄国之日也”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辍耕之垄上 | B.醉翁之意不在酒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 D.怅恨久之 |
、解释下列划线字。
(1)属万里为之记 (2)侂胄恚
(3)侂胄专僭日益甚 (4)遽言侂胄用兵事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2)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文段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以为亡/且秦灭韩亡魏 |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诚宜开张圣听 |
C.扶苏以数谏故/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
D.大楚兴,陈胜王/秦王色挠 |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的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做了精辟的分析。 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利用百姓不知扶苏和项燕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 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用原文回答)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发动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
B.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思念,并立志为二人报仇。 |
C.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
D.为起义做舆论准备过程,体现了陈胜的组织领导才能。 |
(二)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当时的大豪强)。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装到怀里)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送)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用“/”划分下边句子节奏(划两处,4分)。
绩 怀 三 枚 临 行 拜 辞 术 而 橘 坠 地
.翻译: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陆绩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7--21题。(11分)
王安石传
有少年得斗鹑①,其侪②求之不与,恃与之昵③辄持去,少年追杀之。开封当④此人死,安石驳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遂劾府司失入⑤。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⑥,皆以府断为是。诏放⑦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曰:“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
[注释]①斗鹑:鹑,一种鸟,身上长有麻点,性凶狠,古代常有“斗鹑”娱乐。②侪(chái)伙伴。③昵:亲近。④当:量刑判处。⑤失入:罪轻而罚重。⑥审刑、大理:审刑,指中书省下属的审刑院,掌管上奏案件的裁决;大理,古代全国最高的审判机关。⑦放:宽免。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恃与之昵辄持去
、解释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是: (2)诣: (3)谢:
、说说“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的意思。(2分)
、用自己的话说说少年杀人的原因。
、结合全文,请你对王安石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三) 韩信拜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日:“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②! ”上曰:“吾亦欲东③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④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①上:指汉王刘邦 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 ③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 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写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2分)
1. 度何等已数言上( ) ②王必欲长王汉中(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2分) (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
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
.根据上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哪些?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