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初中即将毕业,你将开始一种新生活。渐渐长大的你,心灵深处一定会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知心的好友,渴望学业获得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一本心爱的画册等等。
请以《我渴望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其他表达方式,详略结合;(3)不少于600字。
题二:生活中常有不少感动。感动,缘于危难中的大爱,困难中的相助;感动,缘于梦想的点燃,理想的实现;感动,缘于矛盾的化解,友情的建立;感动,缘于人群中的笑靥,亲人间的牵挂……一次叮咛,一语问候,使感动浸满心田。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有真情实感(2)题目自拟(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文
说说“浅阅读”
吕宏
①一个朋友每月都要买七八本厚薄不一的各类书籍,更新床头的书架。我好奇地问,买书,看吗?他答,当然看,有些时候是一天看一本,只求花最少的时间看最多的书。这就是当前很时尚、很流行的“浅阅读”。
②所谓“浅阅读”,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一位领导同志曾谈到,在线浏览正在取代传统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以快餐式、跳跃-it-、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阅读新趋势。
③不可否认,“浅阅读”在当今时代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可以快速获得信息,扩大知识面,但如果仅仅把读书当成简单的消闲方式,或作为获取某种利益的途径,而不是作为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的手段,其过于功利性的读书目的会使人在失去学习自觉性的同时带来思维的钝化。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功利性阅读将不利于其人格的完善、精神的发育、知识构成的合理化,甚至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④读书之用途,小而言之可以了解社会、增长学问、开阔眼界、陶冶性情、丰富生活、充实自我;大而言之可以掌握科学、明辨真理、培养能力、提高水平、奉献社会、报效国家。但在时下,不少人平时不读书、不看报、不太思考工作,很少研究问题,遇到新情况时,就拿出一本相关的书顺手翻几页“临时抱佛脚”,这种不求甚解的“浅阅读”有可能演化成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浅思维”,如果再以这种“浅思维”为指导做出“浅决策”,弊端更多。
⑤有人说,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浅薄、浮躁的民族是无法强大和发展的。已有专家指出,如果仅仅满足于“浅阅读”,或者过分热衷于“浅阅读”,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这就是为什么在高科技浪潮中,很多网络发达的国家反而更强调传统式阅读:美国政府陆续提出了“美国阅读挑战”“阅读优先”等计划,英国政府设定“阅读年”,要打造一个“读书人”的国度。近年来,世界很多国家都把提倡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通过实施这些措施重新唤起“深阅读”。
⑥在阅读已呈大众化、通俗化甚至娱乐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深度阅读,不能满足于“我在读,这就够了”。因为,读书不仅要“过眼”,更要“过心”。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第③段加点词“其”指的是 ,第④段加点词语“临时抱佛脚”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第⑤段列举美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强调传统式阅读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答:
下列名言名句中最适合做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2分) ( )
A.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 |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阅读下文
翻浆的心
毕淑敏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 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有删改)
[注释]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1. |
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2分) |
2. |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
3. |
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2分) |
4. |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看法。(4分) |
阅读下文
“神七”技术设计揭秘
①在神舟飞船原有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神舟七号”根据航天员开展太空行走以及个别技术的发展,设计上进行了多项改动,各种试验达80多项。
②飞船轨道舱具备气闸舱的功能。“神舟七号”飞船长9.19米,总重近8吨,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与以往不同的是,“神五”和“神六”的轨道舱仅作为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舱,吃喝拉撒睡都在这里进行。按照计、划,“神七”飞行时,航天员将从这个舱进入太空。因此,它增加了作为气闸舱的功能。“神舟七号”飞船副总设计师潘腾解释说,其原理类似于潜水艇的闸门装置,通过泄压和复压过程实现空间环境和飞船栽人环境的过渡。
③泄复压设备组件安装在轨道舱前端,由5支高压气瓶和管路、阀门等组成。泄压不能过快,必须循序渐进,与此同时航天员也有一个吸氧排氮的过程。航天员在穿航天服时吸纯氧,用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来置换血液里的氮,这样再减压就安全了。与出舱过程相反,航天员从太空回到飞船内,则需要经历一个“复压”步骤——将舱内的气压从“零”恢复到一个大气压状态。“神七”飞天前,在地面做了将近百项试验,保障气闸舱性能状态比较稳定,从而确保航天员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出舱任务。
④此外,科研人员还在轨道舱的装潢上颇下工夫。每个航天员的坐椅都是量体特制,舱内色彩搭配柔和,让航天员有“家”的感觉。
⑤飞船有效栽荷增加。“神舟七号”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说,从“神五”搭载一位航天员,到“神六”两名航天员,再到“神七”满载三人,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人数增多,还意味着飞船提供的各项有效载荷的相应增加。比如携带更多的食品、水等消耗品,提高供气、供氧的流量,等等。
⑥更重要的是,围绕出舱活动,飞船还增加了不少新的元器件,包括泄复压设备、两套舱外航天服、数据话音传输设备以及其他舱载设备等。
⑦为了避免生活物品及大量仪器过多占用航天员活动空间的情况,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设计,科学布置轨道舱的格局,将必要的设备尽量集中摆放,或装载在类似货架的格框上,提高空间使用率,将航天员活动空间保持在7立方米以上。
⑧飞船首次安装中继卫星终端。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与前两次载人飞行相比,飞船推进舱外部多了一个银色的小装置,这就是中继卫星的终端天线。据“神舟七号”飞船副总指挥、副总设计师秦文波介绍,我国于今年4月成功发射了首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这颗卫星已在“神舟七号”飞行中首次应用。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本文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
与“神五”“神六”相比,“神七”在设计上进行了哪些改动?(4分)
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第③段中,“大概”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阅读下文
大脖子病人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②,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
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 ③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凡饮之者辄病瘿 辄
(2)吾乡人皆然 然
翻译下列句子:
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阅读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妙在: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说说你的理解。
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受挫折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在书声琅琅中,我们学会了知识;在谆谆教诲中,我们学会了待人处事;在回首往昔时,我们学会了珍惜……
请以“学会”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600字左右。(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阅读下面语段。(共12分)
(1)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放弃的,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2)你是否知道大鱼和小鱼的习性?大鱼喜欢吃小鱼,小鱼总是躲避大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大鱼和一条小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大鱼要吃小鱼,飞快地向小鱼游去,可一次次都撞在玻璃隔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大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小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大鱼也不再尝试去吃小鱼了!大鱼失掉了去吃小鱼的信心,放弃了努力。
(3)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大鱼那样的错误。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1英里约等于1609.344米)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4)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5)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6)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7)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就很快放弃了努力。
(8)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9)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2)(4)都采用了举例论证,简要分析它们的论证角度有何不同?
请你为本文再补充一个能证明中心论点的例子,叙述要简明扼要。
第七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生活中哪些事你没有“轻言放弃”,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阅读下面语段。(共13分)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⑴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⑵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⑶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⑷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一会,有些着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⑸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⑹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⑺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对面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⑻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一张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⑼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⑽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小女孩接过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⑾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12)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发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儿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好几滴热泪蹭到女儿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13)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选文第⑴段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用“ ”在原文划出,并分析它的作用。
⑵、⑶段是选文的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选文中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读了本文后,结合实际写出你的感受。
阅读下面语段。(共10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也?”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解释加线词的意思。
(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2)悉以咨之( )
(3)其谁可为之( ) (4)国人称善焉(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写作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题目: 也美丽
阅读下文( 14分)
文章为思想而写
梁衡
①人们为什么写文章?可以有很多目的。比如,为了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为了创造艺术,创造美感。但还有更深一层,就像开矿一样,是为了开采思想,交流新的思想。
②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提出散文美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描写叙述的美,写景,状物,叙事,传播信息、知识等,求的是准确、干净。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这种美在文学作品中有,在许多政论、哲学和科学论文甚至讲话中都可找到。只要有新的思想,就有美的魅力。我们平时看报纸,读社论,听讲话,大部分时候留下的印象不深,就是因为这些文章讲话只到了传递信息、决定、指示这一层,还没有给人以新思想。而一篇文章或一篇讲话中有了新思想的火花,便如闪电划过夜空,你会有永久的记忆。比如“文革”十年我们已经习惯了一切按最高指示办,报上文章无不重复着这样的话。但突然,1978年5月,《光明日报》冒出一篇文章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一个很有震撼力的新思想,所以至今人们对这篇文章记忆犹新。再细想一些古文名篇所以能留传下来成为经典,除有艺术之美外,大都是因为它首先说出了一种前人没有说出的新思想。可以说裹藏在文章中的思想,是这些文章在人们头脑里代代繁殖的种籽。当然,光有种籽的颗粒还不行,还得有茂盛的枝干花叶。所以文章还得有文采,还得有前两个层次的衬托。作为文学作品,如果三个层次都达到了便是不朽好文。比如《岳阳楼记》,有洞庭湖景色的( )之美,有作者由此引发的( )之美,而最后又推出作者独自悟出的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达到了一种( )之美。这篇文章所以能流传千古,气贯百代,老实说,主要是因为这句话,这一个新思想。
③人们或许会问,社会上每天文章千千万,哪能篇篇都有新思想。是的,许多文章只是完成着传递消息、传播知识、讲述故事的任务。作为一般人,这就够了。但作为作家、思想者,这却不够,他必须使自己的文章有新思想,要挖出别人没有表述过的思想。对这种新思想的追求就像铸炼新词新句一样,务求个性,务求最新。“语不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因为你是弄文章的“专家”,当然就与其他人的文章不同。就像跑步,一般人快点慢点都无所谓,而短跑运动员则不同,他必须跑出比别人快的成绩。因为他是专门干这个的。同理,文章中的新思想才是作家生命的增长点。
请找出文章的观点,并用自己的话对这一观点进行阐释。
答:
结合上下文,第2段画线句子中的“种籽”指 ___________________,“枝干花叶”指____________________。
参照第2段开头有关散文美的三个层次,文中方格内应填写的词语依次是: 、 和 。
请写出第3段画线句中的“这”所指代的内容。
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第2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强调了有思想的文章就有美的魅力。 |
B.选文采用立论方式,强调了所有人写文章都要有新思想。 |
C.作者以《岳阳楼记》为例,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 |
D.选文论证极有分寸,结尾一段点明为文意图。 |
阅读选文后,结合你的写作实际,简要谈谈你悟到了什么。
阅读下文( 16 分)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位“卑微的母亲”的事件。
文章第①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
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
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
(1)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品析加点词,2分)
(2)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2分)
通读全文,结合生活经历,请你谈谈对“母爱”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①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②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③,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④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⑤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注释】①长:执掌。②赞:帮助,辅佐。③起居注:官职名。④广信:地名。⑤廉:察考。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B.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C.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D.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延( ) (2)书( )
翻译下列句子。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熊鼎辞官和劝谏的理由中,分别突出的是哪一个字,请写在下面。
联系选文,说说熊鼎是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