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与图2反映了本区不同季节的气压分布情况(单位:百帕),图中M城(海拔44米)和Q 城(海拔199米)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别是:26.6℃、2100 mm和27.2℃、765 mm。完成下列各题。
图3中最能反映M城与Q城气候特征的一组图是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造成M城与Q城气候异同的主要原因是
A.所在的纬度位置,是决定两地年温差均较小的主因 |
B.赤道无风带的移动,是决定两地年平均温度差异的主因 |
C.距海远近,是造成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因 |
D.海拔差异,是造成两地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因 |
图中A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移动示意图”,B为“图A中甲地某河流量过程曲线图”, 甲地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读图回答各题。
甲地大致位于:
A.北纬30º~40º之间的大陆西岸 | B.北纬30º~40º之间的大陆东岸 |
C.南纬30º~40º之间的大陆西岸 | D.北纬40º~60 º之间的大陆西岸 |
甲地河流7月前后流量减少是由于该地区受:
A.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 B.中纬西风带控制 |
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D.东北信风带控制 |
下图是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后指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高压 |
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
C.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南风 |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
下图为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
图中B处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为
A.副热带高气压带 |
B.副极地低气压带 |
C.盛行西风带 |
D.东北信风带 |
终年受A风带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
B.热带季风气候 |
C.地中海气候 |
D.温带海洋性气候 |
图为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东北信风带 |
B.②表示赤道低气压带 |
C.③表示极地东风带 |
D.④表示极地高气压带 |
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回答各题
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 D.受强冷空气影响 |
关于途中P气压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气压中心是一个因气温过低而形成的冷高压 |
B.该气压中心是副热带高气压中心被切断后残留部分形成的 |
C.该气压中心对我国的天气没有影响 |
D.在该气压中心的东部吹偏东风、南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西风、北部吹偏北风 |
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了气压带和风带,且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由此对气候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下图是“三圈环流简图”,读图完成各题。
极锋位于图中的:
A.①和②处 | B.②和③处 | C.①和③处 | D.③和④处 |
在④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 B.高温少雨 | C.温和多雨 | D.寒冷干燥 |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中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在大陆西岸,长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 B.温带大陆性气候 |
C.温带季风气候 | D.温带海洋性气候 |
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地区的天气特征是:
A.高温多雨 | B.高温少雨 |
C.温和多雨 | D.温和少雨 |
当亚洲大陆中心气压为99.6 hPa,北太平洋中心气压为102.4 hPa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快 | B.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但昼仍长于夜 |
C.我国黄河已进入汛期 | D.我国华北地区气温迅速回升,形成春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