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煤炭的露天开采 |
B.矿区道路的铺设排弃大量土石 |
C.井矿巷道的建设 |
D.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27~28题。
①全家老少齐上阵\更招呼左邻右舍\雪亮的尖锄粗暴挺进\而青草被蹂躏\土地在呻吟\风干后\卷起飘飘沙粒\那一双双眼却毫不在意。
②但水源不足,是这地方唯一令人望而生畏的缺陷。地下水位相当的深,因此井就成了无价之宝。——玛·金·罗琳斯《一岁的小鹿》
③山下良田苦不多,耕来山顶做旋螺。——《山行杂诗》
文字________描述的人类行为,可能造成土地荒漠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
文字③描述的人类行为可能造成:
A.土地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C.土地盐碱化 | D.地面塌陷 |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西部大开发中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据此完成1~2题.
青海湖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湖岸相连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 |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
C.其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 |
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
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 应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 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
③ 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
④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小题。
年份 |
森林覆 盖率 |
耕地 面积 |
年降 水量 |
气温年 较差 |
河流含 沙量 |
粮食平 均亩产 |
粮食总 产量 |
1985 |
19% |
333km2 |
520mm |
38℃ |
10% |
205kg |
1.025亿kg |
1995 |
10% |
478km2 |
450mm |
42℃ |
35% |
135kg |
0.975亿kg |
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
D.人口增长过快 |
提高森林覆盖率对该区农业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夏季气温升高 |
B.河流含沙量增大 |
C.地下水的蓄积量增加 |
D.耕地面积扩大 |
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块柴禾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
① 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② 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④ 不合理灌溉,土壤盐碱化 ④ 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改变大气污染、土地费力下降等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
②营建速生薪炭林
③推广生活用煤用电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⑤大力发展畜牧业
⑥加强交通建设
A.①②⑤ | B.②⑤⑥ | C.①②⑥ | D.①②③④ |
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向的草地退化率分布图,回答9~10题。
据图判断,退化率最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坡向为
A.南坡与北坡 | B.南坡与西南坡 |
C.东坡与东南坡 | D.东南坡与南坡 |
对图示信息解读和分析,正确的是
A.降水越少,草场退化率越高 |
B.草地退化率与海拔高度总体呈负相关 |
C.该地的居民活动主要集中在海拔约4700-4900米左右的南坡附近 |
D.该地区居民冬季放牧会选择地势较低的北坡草场进行 |
该图为“我国区域产业CO2减排效果比较示意图”,完成26-27题。
我国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的区域是
A.京津地区 | B.东部沿海地区 | C.中部地区 | D.西北地区 |
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这是因为
A.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
B.高耗能的重工业比例小 |
C.科技水平高,减排效率高 |
D.能源结构以清洁能源为主 |
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是距海遥远,降水较少,气候较干 |
B.一些地区的人们环境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维护轻建设是形成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
C.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总体来说主要是由自然原因造成 |
D.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减少 |
该图为“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和坡向的草地退化率分布图”,读图回答第8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坡草地分布的海拔较高 |
B.草地退化率与海拔呈正相关 |
C.退化率高的坡向光照条件较差 |
D.P处可能是当地牧民的夏季牧场 |
读表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据此回答29、30题。
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东北地区 | B.西北地区 | C.西南地区 | D.东南地区 |
根据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推测最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 B.森林树种质量下降 | C.土地次生盐碱化 | D.水土流失 |
该表是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36-38题。
年份 |
森林覆盖率 |
耕地面积 |
年降水量 |
气温年较差 |
河流含沙量 |
粮食 平均亩产 |
粮食 总产量 |
1985 |
19% |
333km2 |
520mm |
38℃ |
10% |
205kg |
1.025亿kg |
1995 |
10% |
478km2 |
450mm |
42℃ |
35% |
135kg |
0.97亿kg |
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扩大,单位面积投入劳动力减少 |
B.人口增长过快 |
C.气候发生异常变化,水旱灾害频发 |
D.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
目前,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严重 |
B.水土流失严重 |
C.热带雨林滥伐 |
D.气候异常 |
该生态环境问题对该地区的危害是
A.水土流失加剧 |
B.物种锐减或灭绝 |
C.河湖淤积,洪涝灾害加剧 |
D.土地肥力下降 |
图12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回答31~32题。
1650~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
B.农业结构复杂 |
C.经历了移民开垦 |
D.注重生态保护 |
进入20世纪以后,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 |
B.大力发展畜牧业 |
C.种植业产值降低 |
D.实施了退耕还林 |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生态功能分区图”,回答11~12题。
关于图中甲、乙、丙三个生态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区在三区域中水质最好 |
B.丙区城市有色冶金工业发达 |
C.甲区域的湖泊对乙区域生态环境无明显影响 |
D.乙区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 |
图中城市今后的发展方向与理由正确的是 ( )
A.向北发展矿产资源丰富 | B.向南发展地形平坦开阔 |
C.向东发展海陆交通便利 | D.向西发展一气候温暖湿润 |
27日返回北京。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亚马孙河地区进行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据此回答38-41题。
亚马孙地区有世界最大的、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对其带来严重破坏的主要是
A.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 B.粗放的畜牧方式经营方式 |
C.滥捕滥杀野生动物 | D.过渡引水灌溉 |
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响大
③受寒流的影响大
④纬度低,热量充足
⑤平原面积广
A.①③④ | B.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①②⑤ |
亚马孙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
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
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天气 |
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雨林受人类破坏最少,因而保存完好 |
B.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一半以上 |
C.亚马孙雨林的减少对物种基因的影响不大 |
D.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导致物种减少的直接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