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读“中哈输油管线(哈萨克斯坦阿塔苏—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38~39题。

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气候变暖

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基本来自中东,为了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从位置方面考虑除了中东外,较为理想的进口石油的地区是
①加勒比海地区 
②北非 
③东南亚 
④中亚 
⑤俄罗斯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该图表示的是我国五个省级行政区的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矿物能源占全国总储量的比例,①、②、③分别与黑龙江、山西、新疆其中之一对应。读图回答25—26题

①省(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木材超采严重
C.土地荒漠化 D.草场退化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对③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A.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B.缓解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C.减轻了当地的环境污染
D.加重了土地的荒漠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浪财经讯 2011年9月15日消息,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在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50%,而且对外依存度还在不断增长。如何更好满足对能源的需求,中国从很早以来把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结合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回答30~31题:

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B.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势平坦
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D.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因是(   )

A.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小
B.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小
C.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多
D.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各国能源消耗强度(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初级能源)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图中反映出
①发展中国家的能耗强度都在逐年下降
②1980年至1995年中国的能耗强度约下降了50%
③若按目前的趋势发展,2000年中国能耗强度将达到美国的水平
④按目前的趋势发展,2000年中国能耗强度仍比美国的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针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应采取的最根本措施是
①调整工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
②使用廉价、清洁燃料
③加强管理、发展科技
④关、停高能耗企业,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新华网综合消息,中哈输油管线(中国新疆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阿塔苏输油管线)于2004年9月28日开始铺设,管线全长1000公里。据此回答19~22题。
中哈输油管线铺设过程中,沿线需要注意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气候变暖

哈萨克斯坦石油最丰富的地区在(      )

A.里海沿岸 B.巴尔喀什湖附近 C.额尔齐斯河沿岸 D.北部丘陵

中国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是
①在海外大力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 
②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基本上来自中东。为了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从位置方面考虑,除中东外较为理想的进口石油的地区是(      )
①加勒比海地区 ②北非  ③东南亚   ④中亚   ⑤俄罗斯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该图是某年中国、世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图中丙代表其他,甲、乙、丁分别表示的是

A.煤炭、水能、石油
B.石油、煤炭、天然气
C.煤炭、天然气、石油
D.石油、天然气、煤炭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中可以推知的是

A.我国可开发的水力资源很少
B.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很大
C.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重点是煤炭的开发利用
D.我国对世界石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线路走向示意图,回答5~6题。

关于该工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工程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B.有利于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C.线路途经地区能源十分短缺
D.促进工程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该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A.有效地减少四川省的酸雨发生
B.遏制了湖南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
C.极大地破坏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
D.优化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费结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内燃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能源进入(    )

A.木柴时代 B.煤炭时代 C.石油时代 D.核能时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回答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中体现的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A.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上升
B.液体、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降低
C.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
D.液体燃料的消费比重稳步上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该图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水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该表内容为某年中日美英四国人均能源消费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关数据,回答4-5题。

 
人均能源消费(世界平均为100)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
美国
478
20
日本
241
11.6
英国
237
9.2
中国
53.6
2.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使气温增高
B.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是惟一原因
C.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承担首要任务是控制全球变暖的措施之一
D.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环境遭到人为破坏

为控制全球“温室效应”问题,下列生产部门应该着重治理和改造的是 

A.印刷厂  B.水电站 C.火力发电厂   D.服装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北京的一些山区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把原先的薪炭林改为水源涵养林。这样做的主要意义在于
①增加北京市的水果产量 
②构建北京市的生态屏障 
③减少当地的水土流失 
④满足北京市的木材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示意图(图5),回答17-19题。

关于我国2008年前8个月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持平
B.石油需要大量进口
C.我国进口的能源只有石油
D.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同

下列措施中,与我国能源安全关系不太密切的是

A.加强能源资源勘探与开发,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
B.提高能源利用率,控制新建高耗能企业数量
C.建立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大型工程
D.采取能源多元化策略,建立石油储备制度

关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最突出的表现是消费的能源类型太少
B.我国能源使用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产生硝酸型酸雨
C.我国能源消费中除煤炭、水电、核电、风电外,都依赖于进口
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过分依赖于煤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图2为2007-2010年中国电力各细分行业发电量占比图表。据此回答3-4题。

2010年中国清洁能源发电主要集中在

A.水电与其他 B.火电与水电 C.水电与核电 D.火电与核电

图可以看出,从2007年开始至2010年,关于中国电力各细分行业发电量占比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长期来看,中国清洁能源所占发电量比例将会持续上升
B.中国核电、水电以及其他发电的占比上升了3.4个百分点
C.中国火电发电占比下降了3.3个百分点
D.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是以火电为主,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在长期内不会改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中国正积极拓展能源进口渠道,中哈石油合作前景广阔。读图完成13~15题。

图中山麓地区草原植被的出现,体现了自然带的(    )

A.自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B.自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自山麓向山顶的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影响图中管线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城市

图中Q城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其最优越的区位因素是(    )

A.交通和资源 B.位置和政策 C.腹地和市场 D.矿产和劳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旅游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