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早在2003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开始出现以“民工荒”为表现形式的劳动力短缺现象。随后,这一现象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扩大到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而蔓延到中部地区劳动力输出省份,形成“民工荒”现象。回答4—6题。
大量民工曾经涌入广东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 B.广东地区劳动力过剩 |
C.广东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灾害少 | D.民工迁出地自然环境恶劣 |
2005年广东出现“民工荒”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A.广东劳动人口大量减少 | B.民工迁出地经济条件比广东好 |
C.广东民工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高 | D.民工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提高 |
从积极因素方面看,“民工荒”现象可以
A.保证民工迁出地人口不断增长 | B.促进广东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型 |
C.缓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 | D.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
网上流行这样一个帖子,内容如下:北京人说他风沙大,A地人就笑了;A地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B省人就笑了;B省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据此完成36~38题。
关于帖子A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源贫乏,经济落后 | B.草原面积广大,有斑点状荒漠化现象 |
C.河流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 | D.属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 |
关于帖子中省级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
B.新疆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内部 |
C.B省的烟草业突出,现在花卉种植业发展很快 |
D.西藏海拔高,太阳能丰富,城市大多分布在地势高的高原上 |
关于B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源贫乏,经济落后 |
B.交通条件好,外向型经济突出 |
C.旅游资源丰富 |
D.受地势和距海远近影响,自然环境具有环带状分布的特点 |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A.利用西部地区的大量富余的劳动力 |
B.提供西部地区所需要的大量建设资金 |
C.向西部地区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
D.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
B.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C.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D.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的功能结构趋同,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有关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的正确叙述是
A.第一次产业转移移入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 |
B.80年代本区的环境污染不断好转 |
C.90年代至今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
D.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欠发达的内地转移 |
若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镇驻地附近示意图,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该乡有可能
①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
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③居民用水压力减弱
④在图中②地建成大型火力发电厂
⑤生态环境压力减少,空气质量上升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④⑤ |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工业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速度很快。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迁移。读图,回答25~27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的变化是
A.珠江三角洲的投资比重不断下降 | B.珠江三角洲的贸易比重不断下降 |
C.长江三角洲的投资比重不断上升 | D.长江三角洲的贸易比重不断上升 |
长江三角洲的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
A.一直比珠江三角洲高 | B.一直比珠江三角洲低 |
C.1996年后呈上升趋势 | D.2000年后超过珠江三角洲 |
下列不属于上述两图比重变化的区位因素是:
A.珠江三角洲政策优势下降 |
B.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下降 |
C.上海浦东新区开发 |
D.长江三角洲的科技人才优势 |
该图是“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26~28题。
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
①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③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
④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
①以旅游业为主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
④以金融、服务业为主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反映该省主要区域城市化模式的是( )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
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
C.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
D.沿边开放 边贸发展城市化 |
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属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
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
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
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
B.地理区位优势 |
C.矿产资源丰富 |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如图)。完成4-5题。
下列关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叙述不合适的是 ( )
A.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
B.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
C.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
D.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
关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部分省区工农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加快海南的热带经济作物基地建设 |
B.宁夏农业可大力发展枸杞、番茄等“红色产业” |
C.广西、甘肃是该地区水电输出最丰富的地区 |
D.陕西和山西是我国苹果、柑橘的优势产区 |
读某国对外贸易示意,回答51~52题。
下列国家对外贸易状况与该国最相似的是
A.中国 | B.巴西 | C.日本 | D.印度 |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这类国家一般多输出
①木材 ②资金 ③技术 ④劳动力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黄河金三角地区”土地面积为5.8万平方公里,人口1700万,是国家炼铝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读图10,回答第28~30题。
黄河金三角地区( )
A.包括晋、秦、鄂三省 |
B.主体属于黄河中游地区 |
C.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D.位于中国地势一、二阶梯交界 |
该区发展炼铝工业的优势条件是( )
①环境优美
②能源丰富
③内河航运发达
④亚欧大陆桥经过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作为接纳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之一,该区 ( )
A.资金雄厚 | B.技术先进 | C.市场广阔 | D.劳动力丰富 |
我国“十一五”规划把推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放到重要位置。环渤海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京津唐、辽中南、山东半岛)构成。“三圈”以特大城市为核心、城市聚合轴为骨架、都市圈为网络。它将带动和推进环渤海地区的城市化,结合该图及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19-20题。
三个都市圈共同的自然特点是
A.矿产资源丰富 |
B.地形为平原 |
C.水资源充沛 |
D.河运便利 |
关于目前环渤海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内城市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均衡性 |
B.城市聚合轴往往是主要交通干线 |
C.城市化发展速度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D.三个都市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