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变化图(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该大陆是( )
A.南美大陆 | B.澳大利亚大陆 |
C.非洲大陆 | D.亚欧大陆 |
图中纬度10°~20°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蒸发旺盛 |
B.终年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
C.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
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
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纬度10°~30°地区流水侵蚀地貌广布 |
B.降水量空间变化主要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 |
C.纬度40°~60°地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
D.纬度30°~40°地区冬季水循环更强烈 |
读我国2014年1月13西北某地等高线和等压线分布图,图中天气系统移动速度为120km/天,回答下列题。
根据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以高原丘陵为主 |
B.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
C.陡崖相对高度可能为850米 |
D.图中山峰和城市的相对高差为900—1000米 |
此时图中城市的风向及24—36小时之间城市可能的天气状况为( )
A.偏北风雨雪、降温 |
B.偏南风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
C.偏南风雨雪、降温 |
D.偏北风气压降低、天气晴朗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14分)
材料一 大同市(112°15′E~114°15′E,39°00′N~40°30′N),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平均海拔1 056米。人们常说“万紫千红总是春”,但大同万紫千红之时却在夏季。旅游者们多于夏季来此避暑观光。下图为大同气候资料。
材料二 大同市素有“中国煤都”之称,采煤历史有2 000多年。境内煤炭地质储量718亿吨,采出的煤被称为“世界动力煤细粮”,并宜于制煤气,是煤化工业的好原料。
材料三 大同市某地自然景观图。
(1)大同市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分析旅游者多于夏季来此避暑、观光的原因。(共6分)
(2)依据材料二判断大同煤炭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3)该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该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共6分)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地区地形剖面图
材料二:1992年,加拿大政府被迫下达了纽芬兰渔场的禁渔令。直到2003年 - 禁渔令实施了11年后,纽芬兰水域还是一片死寂,昔日似乎取之不尽鳕鱼,如今却是踪影难觅。
材料三:某海域等压线图
(1)材料一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地形为 。
(2)材料一大坝中的水主要参与 循环(水循环类型),属于 环节,大坝等水利工程的功能有哪些?(8分)
(3)材料二中A、C两地区纬度相近,但自然植被差异明显,分别是极地苔原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依据图中信息,简述其原因。
(4)依据材料三气压状况判断北半球为 季节,丙地吹 风,乙地的气候类型是 。
(5)曾经纽芬兰岛附近与材料三中丁地附近渔业资源丰富。简述两地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造成纽芬兰渔场消失的原因是 。
读下图“某地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 )
A.属温带季风气候 | B.冬冷夏热,终年少雨 |
C.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 D.适宜大面积种植小麦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下题。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温室效应 | B.热力环流 |
C.海陆热力差异 | D.风的形成 |
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
B.温度:A>B>C>D |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
D.气压:D>A>B>C |
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增温和增湿 | B.净化和增温 |
C.净化和增湿 | D.减湿和减温 |
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该天气系统正以每小时50km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读图回答下题。
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4小时后,甲地天气状况的变化是( )
A.气温升高,风速增大 |
B.气温升高,风速减小 |
C.气温降低,风速减小 |
D.气温降低,风速增大 |
下图示意某海域8月表层水温分布,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③处洋流流向主要取决于( )
A.地转偏向力 | B.水温特征 |
C.盛行风向 | D.陆地轮廓 |
导致图中①处等温线分布比②处密集的原因是( )
A.①处寒暖流作相向流动 | B.①处寒流流经 |
C.②处寒暖流作相向流动 | D.②处暖流流经 |
下图是我国东部四城市日照时数(曲线)和降水量的年变化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四城市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
A.丙甲乙丁 | B.乙丙丁甲 |
C.丙甲丁乙 | D.丁乙甲丙 |
5月份,丙地日照时数大于丁地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度大 | B.正午太阳高度大 |
C.受低气压控制 | D.白昼时间长且多晴天 |
2013年1月8日凌晨,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中部东萨马省登陆,它可能成为有历史记载以来人类遭遇的最强风暴。图4示意台风“海燕”的移动路径,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如图中所示移动路径,当台风离开菲律宾时,东萨马省的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北 | B.东北 |
C.西南 | D.东南 |
台风从形成、移动到登陆,直接参与水循环的环节有( )
①蒸发 ②地表径流 ③水汽输送
④下渗 ⑤降水 ⑥地下径流
A.②④⑤ | B.①②⑥ |
C.①③⑤ | D.③④⑥ |
读图:某岛屿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问题。
(1)若甲城温度为31℃,则该岛地势最高处气温不低于 °C;
(2)描述该岛屿的地形特征。(4分)
(3)说明该岛屿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并根据大气环流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