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双选题,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读下图,关于abc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地的角速度、线速度相同 |
B.三地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
C.c地的角速度、线速度最大 |
D.三地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a<b<c |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 B.旱涝灾害增多 |
C.某些物种灭绝 | D.土壤肥力下降 |
关于地震波的正确叙述是( )
A.S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
B.在莫霍界面,P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
C.P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传播,且速度较慢 |
D.在古登堡界面S波完全消失 |
表一是我国主要流域河川径流年际与年内分配情况。据表回答下列小题。
流域 |
长江 |
黄河 |
海河 |
塔里木河 |
极值比 |
2~5 |
3~6 |
5~7 |
1~2 |
丰水期4个月占全年百分比 |
50~60 |
60~70 |
80~90 |
70~80 |
注:极值比表示河流年际径流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由南向北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增大 |
B.塔里木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主要是因为降水不稳定 |
C.珠江流域的极值比可能是6~8 |
D.表中各河均可能有地下水补给 |
下列关于各流域开发和保护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河上游加强生态保护 |
B.塔里木河水资源统一调配使用 |
C.长江下游实行梯级开发 |
D.黄河中游防止地面沉降 |
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呼吁国际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暖。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A.①减弱 | B.②减弱 |
C.③增强 | D.④增强 |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合理的有( )
A.依靠科技积极开发新能源 |
B.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
C.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 |
D.大量植树造林,积极进行国际合作 |
位于东十二区的轮船于5月4日上午10时向东驶入西十二区,这时船上的时间可能是
A.5月4日10时 | B.5月5日10时 |
C.5月3日10时 | D.5月4日11时 |
2014年冬奥会已于今年2月7日—23日在索契市举行,索契是俄罗斯南部著名城市,是世界著名夏都之一。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索契位于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关于其气候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大陆内部,夏季受大陆气团控制,气温高,降水少 |
B.临海,冬季有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
C.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寒冷气流 |
D.冬季受中纬较暖西风的影响 |
关于索契地区建冰雪场有利条件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北部有高大山地,坡度适宜,利于滑雪场的建立 |
B.冬季,山地气温低,受中纬西风影响,降雪量大,山地积雪多 |
C.亚热带季风区,冬季温和,有利于保护运动员不受冻伤 |
D.冬季严寒,利于冰场封冻,投资少,建设便利 |
双选题,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下图是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读图判断
A.b是雨水补给,a是冰雪融水补给 |
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
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 |
D.c是地下水补给 |
图是2014年2月14日我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下列能正确表示①-②-③沿线的云量和气温变化趋势的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此时吹西南风 | B.②地气温日较差较小 |
C.降水概率②大于③ | D.③地河流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
下图为我国某地河流实测流量和降水量。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 )
A.雨水 | B.地下水 | C.季节性积雪融水 | D.冰川融水 |
图中反映了该河流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与径流的变化过程,最大降水与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由于( )
A.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 B.植被覆盖率提高 |
C.全球气候变暖 | D.退耕还湖效果显著 |
读“信风带某海区表层水温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示水温分布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南半球 | B.北半球 | C.大陆东岸 | D.大陆西岸 |
图示洋流可能是( )
A.墨西哥湾暖流 | B.日本暖流 |
C.东澳大利亚暖流 | D.巴西暖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