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1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可为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的地区,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可可幼苗生长时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需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止霉烂(图1)。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可可产业是该国支柱产业之一。自十九世纪中叶可可从中美洲引种到加纳之后,在中南部地区形成了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种植方式,并逐步发展成可可种植带(图2)。当地农民多在3月将可可幼苗随同谷物一起播种,直到五年后可可开始结果时才停止混播,图3为加纳可可带降雨量与农业生产活动安排示意图。加纳可可带以北的热带草原区则以薯类和谷物种植业为主,农忙主要在其湿季。
(1)概括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
(2)说明加纳可可带农业生产活动的优点。
(3)每年9月到次年1月,加纳北部热带草原区的农民大规模移动到可可带,分析其原因。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如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如图),海拔1875~2106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
(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岩溶地貌广布,旅游开发是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1)据图1中信息完成下列表格,评价该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图中信息 |
评价 |
拥有世界自然遗产 |
① |
② |
交通通达性差 |
(2)兴义气温年较差最大不超过 ℃。
(3)兴义与铜仁相比,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分析其形成原因。
(4)说明川、滇、黔交界处多发泥石流灾害的自然条件。
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第(1)题。
(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自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叠堆的唐宋时期瓷器。
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的象牙和犀牛角进行切割)、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
(2)结合所学,概述海上丝绸之路对唐宋社会经济的影响。
(3)某校学生参观"一带一路"展览,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参观学习手册的内容。
元青花传奇
元青花"浣翠淌蓝逸海韵"的艺术特色,是在漫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一开始是为西亚地区制造的,订购外销瓷的是波斯和叙利亚的商人。
中国元代以前的彩绘瓷,普通疏朗,写意手法居多。但元青花以一种伊斯兰式的标准手法,将中式动植物造像予以扁平化、抽象化,得以无尽连续重复,几乎看不到留白。
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中国青花瓷,发展到15世纪已经非常成熟,并成为埃及、叙利亚与波斯陶工模仿的对象。这些穆斯林国家的陶工们,慢慢地采取了更自由、解放的手法,增加了律动和空间感,他们的图案逐渐开放,融入中式特有的某些生命力和自发性。
"元青花传奇" 体现了 "丝绸之路" 文化 "通" "融" "荣"的特点。请从以上特点中任选一个或多个,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江梧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居全国第二位;多年平均输沙量5570万吨/年,居全国第三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2017年梧州站输沙量减少至2500万吨/年。图1为广西境内西江流域主要水库和甘蔗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图2为梧州站径流量、输沙量及南宁市降水量年内占比统计图。
材料二:目前,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省区。如表为2000年至2017年广西森林覆盖率和农业生产相关统计数据表。
统计指标 |
年份 |
||||
2000 |
2005 |
2010 |
2014 |
2017 |
|
森林覆盖率(%) |
37.9 |
52.7 |
58.0 |
62.0 |
62.3 |
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 |
625.9 |
634.4 |
589.7 |
618.6 |
614.3 |
稻谷播种面积(万公顷) |
230.2 |
210.0 |
209.4 |
202.6 |
192.3 |
甘蔗种植面积(万公顷) |
50.9 |
74.8 |
106.9 |
108.2 |
93.5 |
甘蔗单产(吨/公顷) |
57.8 |
69.0 |
66.6 |
73.5 |
81.4 |
(1)说出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输沙量大的自然条件。
(2)简述西江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3)简析广西主产区甘蔗种植的土地资源优势。从生产角度,说出2000年来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奥地利某村在18世纪60年代约有200人,以放牧和编织为生。到1910年,因大多数村民外迁,全村仅剩39人。随着山地旅游的兴起,改造后的农舍用于接待住宿,当地传统农业向旅游业转变。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村成为登山、滑雪胜地。到2001年,常住居民增长到420人,年接待游客达12万人次。与此同时,受观光、滑雪等活动的影响,当地植被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如图1为该村景观及当地气温、降水量图。
(1)简述旅游业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林线是由于低温、土壤等条件限制而不能生长森林的界限。该村附近的林线海拔大约2070米。
(2)指出该村林线附近的森林植被类型,说明该植被生长的大致月份及主要依据。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的土壤,冻土层厚度与积雪等地表覆盖状况密切相关。如图2示意某年该村相邻的甲、乙两地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
(3)比较甲、乙两地冻土层的差异,说明主要原因。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伊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近年来,中伊两国合作领域日益广泛。
交通运输业在伊朗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国计划在现有铁路网络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建设和改造。
(1)说明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对促进该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中伊两国签订了渔业协议,共同开发伊朗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实现了互惠共赢。
(2)中伊开展渔业合作,说明两国各自有哪些优势条件。
甲湖和乙湖所在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两湖都是内流湖,且湖面海拔相近,但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
(3)分析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