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如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
——摘自梁启超《年谱长编》
材料二: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自时务学堂、南学会既开后,瑚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一中的“病’’与“药”分别指什么?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其核心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宣传其政治主张的影响。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教训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摘自《明史》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摘自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当时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为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明朝政府采取了哪些相应措施?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军需房后来发展为什么机构?其成立的直接原因?
(4)综合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阅读材料
材料一 第三表(执行):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材料三 (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
──恩格斯
请回答:
(1)哪一部法律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一中关于债务的规定体现了怎样的财产原则?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
请回答:
(1)近代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使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请列举近代前期三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战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2)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对于国内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素有“议会之母”的称誉。在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此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体组织形式?
(2)近代中国也蹒跚汇入民主潮流,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是什么?它体现了怎样的民主精神?
(3)请评价上述文献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划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在秦代,……由于隶书笔划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请回答:
据材料一,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秦代文字由篆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材料三作者当时提出废除汉字的目的。对于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二】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材料一、二依据不同史观建构的中国近代史主线分别是什么?
近代前期,针对蒋廷黻提出的命题,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思想方面做出了怎样回答?资产阶级积极投身近代民族实业,为什么没有能够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据材料三,说明中国近代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首次世界博览会时,维多利亚女王就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村得知此事,立刻行动,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打包装船,紧急运往伦敦参展,并荣获优质奖牌。
——戴鞍钢《世博会与晚清江浙经济》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英国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时写道: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我要求你们问问你们的父母,请他们描述一下他们记事里的国家是什么模样;他们会告诉你们那时的贫穷程度已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住的是茅屋,土地贫瘠……连人畜糊口都不能保证。
将这幅图画与我们国家现在的模样比较一下:工人的工资翻了一番;住的是舒适的新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都有了令人满意的快速提高。这种令人愉悦的改变源于何时?缘于何故?你们首先得和我一样承认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工业是这一大好变化的源头。人不分贵贱,通过大家长期持续的辛勤奋斗,我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建筑物、土地、道路,甚至居民的行为举止(个别不雅的例外),这一切都引起了以前未听说过我国的国家的注意和惊羡。
——[美]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材料四】 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以乡村为中心的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解体,传统价值也开始被打破。无情的市场竞争和无穷的欲望,打破了悠闲和“社会照顾个人”的传统观念。到17、18世纪之交,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无论国教或者清教都无法维持社会的伦理秩序,甚至宗教信仰本身也被怀疑。
工人的处境最糟: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妓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请回答: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英国在这次博览会上有可能极力展示的产品主要有哪些?(至少举两例)若清政府也派团参展,提供的展品除丝织品外,还可能有哪些?(至少举两例)说明当时中英两国在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上的巨大差异。
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国际经济分工的特点,说明英国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对于工业化有人认为是福,有人认为是祸,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化(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
请回答:
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
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
据材料三,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摘编自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政体”这个名词的意义相当于“公务团体”,而公务团体即是每一城邦“最高治权的执行者”,最高治权的执行者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少数人,又可以是多数人。……政体(政府)以一人为统治者,凡能照顾全邦人民利益的,通常就称为“王制(君主政体)”。凡是政体以少数人,虽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数人,为统治者,则称“贵族(贤能)政体”。 ……以群众为统治者而能够照顾到全邦人民公益的,人们称它为“共和政体”。 ……僭主政体以一人为治,凡所设施也以他个人的利益为依托;寡头(少数)政体以富户的利益为依托;平民政体则以穷人的利益为依托。三者都不考虑城邦全体公民的利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三】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亚里士多德在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的分类情况。说明他分类执行的标准。判断古希腊著名城邦国家雅典践行的是哪一种政体?
谈谈你对材料三这句话的理解。
(25分)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中国印象与《辛丑条约》内容
图27-2 瓜分中国
材料三 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初期西方人把中国称为“巨人中国”的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对,各种救国活动先后展开。若你要了解其中的某一活动,可以查阅当时哪一历史文献?请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事例加以说明。(4分)
(3)图3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印象,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
试从20世纪70年代 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
(4)“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这种观点正确吗?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85年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衅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谴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 正光(521年)以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西晋)之太康,倍而已矣。
材料三 (正光以后)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预折(预先折算)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注:北魏分裂于534年。)
——以上材料均摘自《魏书》
请回答:
(1)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原因、结果。
(2)有的史学家认为北魏的衰落根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崇尚文治之风,消灭雄武之风”。结合材料三所及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是否正确。
高三同学就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行分组探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东西方的古代文明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文明与以雅典为代表的海洋文明”的简表。
探究二:近代工业文明
“万国大工业博览会”展现了近代工业文明。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成为近代工业文明典范的原因。
探究三:理论创新与文明的发展
请从上述两部历史文献中任选一部,简要介绍其时代背景、内容、及其对革命的主要影响。
探究四:现代文明的相互借鉴
材料四:邓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夺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后半期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及其作用说明这一论断。
2009年,中俄两国建交6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是能源和资源大国,近几年因石油和矿产品价格上涨而得益。俄罗斯拥 有世界天然气储量的45%,石油储量的13%,煤炭储量的23%。丰富的自然资源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它重振经济的后盾。
材料二: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
说出俄罗斯能源资源特点,并简述其丰富的能源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19世纪60年代初俄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试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价。
中国和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继2006和2007年两国互办“国家年”后,2009和2010年双方又举办了“语言年”,中俄两国互派留学生、举行联合夏令营、学术研讨会、展览等多项交流活动。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文化交流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8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
(3)综合上述材料的观点,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