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 | 朱熹 | B. | 李贽 |
C. | 陆九渊 | D. | 黄宗羲 |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 | 宣政院 | B. | 中书省 | C. | 理藩院 | D. | 行中书省 |
下列哪一政治文献的颁布实施,表明了议会至上原则在英国得以确立
A.《大宪章》 | B.《大抗议书》 | C.《权利请愿书》 | D.《权利法案》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因素,不包括
A.内燃机的发明 | B.汽车的发明 | C.火车的发明 | D.化学工业的建立 |
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时期应该是
A.沙皇统治时期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
C.新经济政策时期 | D.斯大林体制时期 |
汉初,在分封同姓王的同时,也向王国派遣丞相,这一做法
A.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 | B.事实上强化了中央集权 |
C.加强了诸侯王对封地的管理 | D.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被认为是“自1957年《罗马条约》以来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主要是因为
A.实现欧洲单个部门的一体化 | B.建立关税同盟和实施共同的农业政策 |
C.从最初的经济一体化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 D.欧元的诞生 |
美国已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个坚持****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
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 B.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地位 |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帝同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 |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两者都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任首位 |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
C.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 D.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制约 |
下列不符合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内容的是
A.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关系 |
B.双方均不谋求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
C.海峡两岸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
D.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积极促成世界多极化 |
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表明我们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
A.中共十三大 | B.中共十四大 | C.中共十五大 | D.中共十六大 |
英国宪章运动中流行这样一句口号:“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问题”。这说明
A.宪章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消灭私有制 |
B.马克思主义思想被英国工人阶级普遍接受 |
C.工人阶级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D.工人阶级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 |
一位历史学家说:“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位改革家分别是
A.丘吉尔和斯大林 | B.罗斯福和列宁 |
C.罗斯福和邓小平 | D.杜鲁门和戈尔巴乔夫 |
“20世纪初,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布到了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所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欧洲发生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
A.报纸和广播 | B.铁路与飞机 | C.电影和电视 | D.网络与漫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