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学者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应用到社会领域,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同样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因此种族主义大屠杀、殖民主义等都是合理的,从而公开为纳粹主义辩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进化论适用于社会学领域 |
B.进化论证明了种族主义 |
C.殖民主义合乎自然规律 |
D.社会发展不能照搬进化论 |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纪念“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纪念活动上说:“让我们向这个人讨教,他有益于人类的生命在一百年前已经熄灭,但他的作品是不朽的。让我们向其他强有力的思想家讨教,向卢梭、向狄德罗、向孟德斯鸠讨教。让我们与这些伟大的声音共鸣。”材料中的“这个人”:( )
A.著有《社会契约论》 |
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
C.著有《纯粹理性批判》 |
D.提倡自然权利说 |
“尧舜之道无他,耕耨是也,桑蚕是也,鸡豚狗彘是也。”下列观点与本材料作者观点相似的是:( )
A.“克己复礼” |
B.“穿衣吃饭,即是伦理” |
C.“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 |
D.“存天理,灭人欲” |
某网站准备在2009年组织一系列的纪念或庆祝活动,其中不可能有
A.庆祝香港回归15周年 | B.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
C.纪念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 | D.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
《射猪斩羊图》是义和团运动时散发的宣传揭帖。观察下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指在华洋教势力 |
B.反映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C.表达了义和团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决态度 |
D.对清政府不再抱有幻想,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反侵略斗争 |
图是“二战”后初期苏联的一幅漫画,从图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美苏双方即将发生战争 |
B.苏联揭示了“二战”后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 |
C.是美国对“华约”组织的挑战 |
D.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应对 |
有人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
A都是美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是为了美国的利益
C.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D.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④香港回归
A.①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00多年前的法国报纸刊载了许多有关中国晚清社会的绘画,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法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看起来耐人寻味。关于该图名为《中国蛋糕》说法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列强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末期,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
B.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形式主要为商品输出 |
C.此现象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D.清政府积极抵抗外来侵略 |
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A.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即将建立 |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
C.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
D.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 |
图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列两幅图片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A.睦邻友好 |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C.求同存异 | D.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从根本上
A.表明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
B.会引起各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性变化 |
C.反映了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已成为各国的追求 |
D.反映了各国因利益和实力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
该图分别为中国和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A.战争的影响 |
B.经济政策的影响 |
C.“左”倾思想的影响 |
D.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影响 |
古代中国中央政府与管辖范围外的政权,建立的是以中国朝廷为中心的国际政治关系体系。中国中央政权成为这个体系的一元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了等级性的中央政权的外藩。然而,鸦片战争后,这个体系逐步崩溃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君主专制制度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新秩序 |
B.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经济难以与外国工业资本主义抗衡 |
C.唯我独尊的闭关锁国心态无法应对开放多元的国际形势 |
D.以朝贡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体系让位于以条约为核心的新体系 |
晚清福州文人郭柏清在《沁泉山馆》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丘恣铲除,百万磳田(即山田)一朝弃。”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A.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
B.大批农民弃农经商 |
C.农民种茶收入增加 |
D.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