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东亚文明
A.取决于儒家学说 | B.来源于西方发展模式 |
C.借鉴了东西方文明 | D.照搬了欧美发展模式 |
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到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反映的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封建专制皇权的衰落 |
C.自然经济迅速解体 | D.封建制度解体 |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是 ( )
A.关注人类社会或生活 | B.研究自然和观察世界 |
C.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 D.反对雅典民主政治 |
2011年以来占领华尔街运动由一小批年轻人发起,发展成全美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并蔓延至欧洲,引发对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反思。其中有一些人认为可以从马克思身上开始反思,因而产生了一股 “重新发现”马克思的激情耐人寻味。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经济危机的发生说明资本主义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B.这种现象说明经济危机下西方社会普遍向往社会主义 |
C.这种现象说明西方社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阻止经济危机的出现 |
D.这种现象说明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引起人们的进一步关注 |
“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改编的这首《回乡偶书》最早可能出现与
A.20世纪60年代末 | B.20世纪70年代末 |
C.20世纪80年代末 | D.20世纪90年代初 |
中国近代在学习西方政治模式的历程中,其学习对象经历的演变是 ( )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
国民大革命与近代前期的资产阶级革命相比,其突出特点是( )
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②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③群众基础扩大
④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 )
A.工业化的实现 | B.发展资本主义 | C.民族独立富强 | D.实现民主政治 |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下列选项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A.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 B.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都是人制定的 |
C.知识就是道德 | D.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民贵君轻 | B.重农抑商 | C.施行仁政 | D.闭关锁国 |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说“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这里的“革命”是指
A.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
B.给印度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
C.推动印度民族起义爆发 |
D.在印度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 B.人口爆炸性增长 |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 D.各国间交往密切 |
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
A.政治纷争加剧 |
B.军事对抗升级 |
C.文化差异加大 |
D.贫富差距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