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以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据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在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是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说:“我知道,要摒弃的是思维模式。看似是一种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是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说明。(6分)
中国与世界,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献礼朝贡是中国朝廷的一项礼节,它象征着接纳夷狄来沐受中华文化。这是赐予的一种恩典和特权,并非耻辱。
——(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材料二:1942年5月,中国拟定了《战后国际经济合作办法》,认为战后国际经济关系的目的是使各国自由贸易,加强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积极参加了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构建工作。在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中国力争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给中国的配额由4.5亿美元增加至5.5亿美元,投票权占5.8%,居美英之后,列第三。
——据张士伟《中国与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创建》整理
材料三:1950年,周恩来致电IMF,要求恢复中国在IMF的合法席位。然而,中国在IMF的代表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1980年3月,IMF派团来华谈判;4月17日,IMF正式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该组织的代表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中国怎样的外交观念?概括指出这一观念在明清后期造成何种消极后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背景。简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世界意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角度分析中国在IMF的代表权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原因。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在IMF的代表权得以恢复的因素有哪些?
(4)你认为当今中国应如何与世界发展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
图一、欧洲共同体总部大厦 图二、《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材料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这一重大变化,使得世界出现许多新情况:大国关系在重新调整,出现了缓和的趋势;一些过去被两极格局掩盖的矛盾,如地区冲突、民族和宗教问题等开始暴露出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用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论证该观点。
(2)材料二中图一形成的原因有那些?结合材料二的两幅图片,指出二战后欧洲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的标志,并简要概括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基本状况。
(4)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材料三中“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有哪些?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自缢;1649英国查理一世走上断头台。
材料二: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的贸易特权。19世纪初,贸易垄断权被逐渐取消,1858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
十三行是1685年清朝在广州设立的外贸商行,依靠政府给予的特权垄断海外贸易。1842年,贸易特权被取消, 1856年,十三行毁于大火。
材料三: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内容包括制止日本或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的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经济援助与经济合作等,中苏结盟。
1951年9月,《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订,内容包括维护和平、 经济合作、共同防卫等,美日结盟。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是什么事件造成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暴亡的?(2分) 两位君主身后中英两国历史的走向有何不同?(4分)
(2) 据材料二,东印度公司和十三行这两个外贸公司都在19世纪中期消失,为什么?请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8分)
(3)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苏结盟和美日结盟的历史背景。(6分)这两个结盟对五十年代中国和日本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在于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无论中国愿意或者不愿意,承认还是不承认,中国都已经被卷入到冷战之中。中国在美苏争霸中扮演的角色……并不是美苏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或走卒,但却又是美苏两国都想拉拢又都曾与之对抗的国家。
——《冷战与中国》
材料三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是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9月13日
请回答:
(1)冷战是美国在二战后初期针对苏联的基本外交政策。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政策的具体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美苏两国“拉拢”和“对抗”中国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归纳作者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美国对运往中国的一切货物实施许可证管制办法》:“……商务部准备将它的许可证管制办法推广适用于所有运往共产党中国的货物。商务部在星期六(1950年12月2日)宣布今日午夜以后拟运出的货物均需要有许可证。在以前,许可证管制办法只适用于政府列为战略物资的货物。”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局法律顾问纳珊·奥斯特罗夫声称,目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公开好战态度”导致对“所有的东西”在运出以前都要“看一看”的新政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二十年来,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出于上述考虑尼克松派基辛格秘密访华。
材料三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2010年7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表示,本次美韩军演的主要目的是给朝鲜一个“强势的信号”。他对此前中国官方提出的美国航母参与军演将威胁中国的说法作出回应,称“这些演习将在朝鲜半岛的海岸线进行,而非中国的海岸线”,并说“这跟挑衅没有任何联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当时美国对华采取了什么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不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措施。
——摘自1962年赫鲁晓夫至肯尼迪的信
材料二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
——摘自1970年尼克松的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三 美国在欧洲、太平洋、中东以及其他美国疆界之外的地区,有着广泛的义务和安全利益。这就需要美国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
——摘自里根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针对的是什么事情?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二,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材料说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要的行动。
(3)里根上台后,表示美国要重新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其背景如何?
(4)就以上三则材料,谈谈对美苏争霸的认识。
大国关系的变化往往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值得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2年元旦,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
材料二 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通过这些信件以及其他秘密渠道,两国逐渐达到了谅解;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伊柳辛—28轰炸机及其附属设施,并且保证今后不再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美国承诺不侵犯古巴;等等。因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意让危机升级,努力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 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尼克松访华最重要的成果是中美双方签署了《上海公报》……公报在阐明双方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各自看法和立场、承认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区别的同时,又强调指出,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并分析其原因。
(2)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为什么会引起美国的强烈反应?据材料二,归纳古巴导弹危机最终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中国和国际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一种……集权政治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及任务落到我们头上。
——杜鲁门1947年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说
材料二 下面的漫画(画中的Iraq指伊拉克、Afghanistan指阿富汗、Balkan指巴尔干)反映了冷战结束后人们发出的感慨。
(还是让我回到冷战中去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种生活方式”指的是什么?杜鲁门的演说对国际关系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漫画反映了冷战结束后的什么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对冷战哪一方面的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苏联……领导集团正准备……就建立一支镇压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国际宪兵——“联合国部队”的问题,同帝国主义加紧进行交易。……多年来,联合国一直被美国利用来推行它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美苏控制联合国,通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干涉和侵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决议。
——《人民日报》1967年6月14日
材料二 1981年11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一次会议上发言时明确表示,“出于对联合国组织、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责任感,中国政府准备对今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采取区别对待的灵活立场。”
——《我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有关会议文件集1981.7—12》
材料三 1992年,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建立。2001年,中国正式成立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统一协调和管理中国军队和警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工作。2002年,中国政府决定提升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待命安排的级别,更积极地参加维和行动。
——赵磊 《建构和平》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政府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影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态度的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三中中国的态度转变体现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思想?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客观上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什么变化?这种趋势对世界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苏关系的变化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 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材料三 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联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甚至连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也邀请美国等国家帮助制定。
(1)美苏两国“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你认为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正确吗?说明你的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根据材料分别提取两国历史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材料二: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材料1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2分)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3分)
(2)材料2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3分)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1分)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解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 “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 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以上均摘自《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1)阅读上述引自《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的材料,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两国形成如此外交对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7分)
(2)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分别简述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线索。(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材料二: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材料1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2分)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3分)
(2)材料2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3分)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1分)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