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不结盟运动兴起 |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C.两极格局的存在 |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
从照片《眺望柏林墙的那一边》上可以看出,人们站在狭小的看台上远眺西柏林的景象,同时还可以看到高墙、电网、路障及荷枪实弹的士兵。这张照片 ( )
A.反映了德围人痛恨凡尔赛体系的心理 | B.也可以用《火山口上的和平》来命名 |
C.警示人们反对战争、珍惜和平 | D.真实地记录了冷战的场景 |
“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就要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们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允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可见抗美援朝这一决策主要着眼于
A.打败美国侵略者,顺利解放台湾 | B.武装保卫意识形态一致的邻邦 |
C.大力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 D.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
下列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表述,错误的是
A.“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
B.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冷战”转化为大规模的“热战” |
D.该局面的形成是美、苏两国政治、军事均势状态下的产物 |
1946年丘吉尔说:“在欧洲大陆上不设立任何边界……在这辽阔的领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真正地感到‘我在这里很自由自在,我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个公民。让我们合到一块儿来吧。’”对他的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恢复和发展西欧经济的需要 | B.为了抗衡美苏,确保西欧安全 |
C.要继续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 | D.客观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
下图中的ERP全名是“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请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由美国人提出 | B.是“冷战”的产物 |
C.是单纯的经济计划 | D.对European是把双刃剑 |
“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A.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 B.发展高科技和新兴产业 |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D.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部矗立着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请问:材料中的一夜发生在下面的哪一个时间之中?
A.1989年 | B.1991年 | C.1922年 | D.1936年 |
1961年8月13日,当柏林市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在一夜之间,一道由铁网和水泥板构成的临时屏障横亘在柏林城中间,阻碍了东西部人民的交往,这就是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A.东西德国经济水平的差异 | B.美苏“冷战”政策的产物 |
C.东西德国民族矛盾激化 | D.二战达成的协议 |
1962年10月下旬的一天下午,苏联对美国宣布:“为了尽快消除危害和平事业的冲突……苏联政府……已发出一道新的命令,撤除你们所谓进攻性的武器,把它们装箱运回苏联”。这场引发美苏关系高度紧张而最终得以平息的事件是
A.柏林墙危机 | B.古巴导弹危机 |
C.苏联扶持东德 | D.朝鲜战争爆发 |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会。习近平在会上做了发言:“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今天我们反思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朝鲜战争爆发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 |
B.朝鲜战争是“冷战”下的热战 |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D.韩国为实现统一,应该把该战争定性为“侵略战争” |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中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他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能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为此美国
A.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发展中国家 | B.发起成立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 |
C.组建北约,遏制社会主义国家 | D.成立关贸总协定,推动经济全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