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B.第三世界的崛起 |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 D.雅尔塔体制的长期存在 |
二战后东西方长达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是 ( )
A.两种文化传统的竞争 | B.两种政治势力的争夺 |
C.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 | D.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
下图为英国政府印发的海报,画面上妇女身上的文字为“一个欧洲”,这个妇女站在两个高跷上,高跷上写着“马歇尔计划”,上方葡萄下的文字意为“更好的生活水准”。由此说明
A.英国希望欧洲各国共同抵制美国政策 |
B.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恢复的重要性 |
C.英国倡议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 |
D.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英国的阴谋 |
为防止德国法西斯东山再起,反法西斯国家的做法是
①组织纽伦堡审判 ②建立东、西两个德国
③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④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下列各项出笼的先后顺序是( )
①铁幕演说 ②杜鲁门主义 ③马歇尔计划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① | C.③④②① | D.④①②③ |
朝核问题上,历史因素与现实利害交织在一起,朝核问题实际是冷战对抗的延续。造成二战后朝鲜南北分裂的直接原因是
A.日本对朝鲜分而治之 | B.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 |
C.美苏军队分驻朝鲜南北 | D.南北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 |
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说:“在世界历史上的这一时刻,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是经常的而不是自由的……”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
A.美苏两国均想主导战后世界的重建 |
B.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形成 |
C.战后科技革命使物质财富极大增长 |
D.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共目的是
A. | 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 B. | 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
C. | 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 D. | 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 )
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C.建立北约组织 | D.建立经互会 |
1947年至1950年,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两国6.57亿美元。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援华法案》,决定援助中国国民政府4.36亿美元。这两个事件
A.实现了美国的战略意图 | B.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C.帮助受援国恢复了经济 | D.是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
“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
C.雅尔塔会议没有协调美苏关系 |
D.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
1938年东欧国家对西欧国家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68.4%,而1953年仅有14. 4%的出口产品输往西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破坏 |
B.西欧关税同盟的形成阻碍了东西欧联系 |
C.国际政治影响经济全球化推进 |
D.苏联模式的引入迟滞了东欧现代化进程 |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 B.军事冲突的加剧 |
C.国家实力的消长 | D.敌对意识的淡化 |
有史家对世界近代现代史进行阶段划分,如14~16世纪是“发现”的时代,是近代社会的准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是“剧变”的时代,是文明的新探索与创新。那么,20世纪上半期的阶段特征恰当的是
A.“理性”的时代 | B.“工业”的时代 |
C.“探索”的时代 | D.“冷战”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