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 )
A.“冷战”秩序的建立 | B.《关贸总协定》签署 |
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 D.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
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指出,苏联这种“秘密,迅速和不同寻常的集结”是“出于预谋的挑衅性地、不正当地改变现状的行动”,这对美国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材料中“秘密,迅速和不同寻常的集结”是指
A.发起朝鲜战争 | B.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 | C.成立经互会 | D.成立华约 |
下图是某一时期的欧洲地图(局部)。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1916—1917年 | B.1940—1941年 |
C.1942—1943年 | D.1946—1947年 |
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阻断了西欧从东欧的粮食进口线,加剧了二战后西欧粮食短缺的局面。在不断增长的高失业率、因食品短缺导致的接连不断的罢工以及一些国家的社会动荡下,欧洲经济的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美国
A.占领朝鲜 | B.侵略越南 | C.实施马歇尔计划 | D.进行军备竞赛 |
1949年2月,美国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果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要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以上言论体现出美国外交政策是( )
A.“和平演变”策略 | B.中立政策 |
C.“冷战”政策 | D.经济扩张政策 |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发表咨文,宣称:今日世界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对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另一种是以强加于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极权政体,而美国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美国致力维护世界和平 |
B.美苏冷战序幕的揭开 |
C.美苏盟友关系继续维持 |
D.美国确立了以冷战避免热战的遏制战略 |
二战后美国的某项提议标榜称“不是针对哪个国家,也不是针对哪一派信仰原则,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而苏联宣称该提议是“美帝国主义新的冒险”。该提议是指
A.马歇尔计划 |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C.北美自由贸易区 |
D.亚太经合组织 |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美苏( )
A.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
B.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 |
C.“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 |
D.“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 |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 )
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C.建立北约组织 | D.建立经互会 |
1947年至1950年,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两国6.57亿美元。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援华法案》,决定援助中国国民政府4.36亿美元。这两个事件
A.实现了美国的战略意图 | B.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C.帮助受援国恢复了经济 | D.是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
“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
C.雅尔塔会议没有协调美苏关系 |
D.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
1938年东欧国家对西欧国家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68.4%,而1953年仅有14. 4%的出口产品输往西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破坏 |
B.西欧关税同盟的形成阻碍了东西欧联系 |
C.国际政治影响经济全球化推进 |
D.苏联模式的引入迟滞了东欧现代化进程 |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 B.军事冲突的加剧 |
C.国家实力的消长 | D.敌对意识的淡化 |
有史家对世界近代现代史进行阶段划分,如14~16世纪是“发现”的时代,是近代社会的准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是“剧变”的时代,是文明的新探索与创新。那么,20世纪上半期的阶段特征恰当的是
A.“理性”的时代 | B.“工业”的时代 |
C.“探索”的时代 | D.“冷战”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