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苏、英两国关于划分东欧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苏、英关于划分东欧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1944年10~11月)
苏联在东欧的影响 |
丘吉尔与斯大林协定(10月9日) |
莫洛托夫第一次修改意见(10月10日) |
莫洛托夫第一个“一揽子计算”(具体时间不详) |
莫洛托夫第二个“一揽子计算”(具体时间不详) |
莫洛托夫第三个“一揽子计算”(具体时间不详) |
莫洛托夫最后提议获得接受 (11月) |
匈牙利 |
50 |
50% |
75% |
50% |
75% |
80% |
南斯拉夫 |
50% |
50% |
75% |
50% |
60% |
50% |
保加利亚 |
75% |
90% |
75% |
90% |
75% |
80% |
罗马尼亚 |
90% |
90% |
90% |
90% |
90% |
90% |
希腊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注:莫洛托夫时任苏联外长
表中数据说明
A.军事实力决定东欧势力范围的划分
B.战后雅尔塔体系的格局由此奠定
C.苏英的妥协奠定了东欧的战后格局
D.大国强权政治决定弱小国家命运
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一般性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
A.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
C.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 D.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
二战后初期,罗伯特 · 奥本海默曾说:“我们或可以预料一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这里的“两个大国”指的是( )
A.英国 | B.美国 | C.苏联 | D.日本 |
“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因为该计划主要
A 促成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B 导致世界政局不稳定
C 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 造成了德国分裂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A.马歇尔汁划 | B.布雷顿森林体系 | C.关贸总协定 | D.杜鲁门主义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史学界关于冷战起源的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以竺培芬为代表的史学家认为冷战是由美国酝酿和发动的,苏联只是被动的应战者。造成冷战紧张局势的根源在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美国必须对冷战承担主要责任。以沈志恩为代笔的史学家认为冷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双方行为的结果, 并非美国单方面对苏联发动的。冷战并非美国独家制造,而是“美苏共振互动所致”。
根据材料一,用史实对其中任意一派的史学观点进行论述。(要求:史实准确,论述条理,史论结合。)
材料二 冷战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一种二元两极世界体系结构。所谓“二元”,是指这一阶段的世界发生了横向的结构性分裂。这种分裂与此前(16世纪以来)发生的纵向的发展性断层不同,它不是人类文明进化中因现代化进程的时序差异而自然形成的梯次结构,而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
——《冷战史研究:后冷战时代的历史之鉴》
(2)根据材料二,“纵向发展性断层” 和“横向的结构性分裂”分别指什么?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冷战的最终作用是一体化而不是非一体化,虽然它造成东西方深刻的分裂,但是这种分裂却为西方内部的一体化整合服务,同时促进第三世界融入第一世界,并且可能潜在的为冷战后形成单一的全球化体系做出了贡献。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则材料都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历史评价方法对冷战进行评价?请结合史实评价冷战。
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肯定者认为它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
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 B.欧洲经济共同体启动 |
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演变。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取得了重大外交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标志是什么?中国在50年代的国际舞台上先后参加了哪两项重大的外交实践活动?
(2)分析导致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而中国外交在20世纪七十年代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3)试结合中国在参加当今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活动表现,谈谈中国外交对国际社会起到的作用。
二战后,美国政府在一份文件中宣称:“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这一“目的”的措施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 B.推行杜鲁门主义 |
C.实施马歇尔计划 | D.缔结关贸总协定 |
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
①“冷战” ②杜鲁门主义 ③马歇尔计划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⑤朝鲜战争
二战后,导致德国和朝鲜半岛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美苏两个大国的插手干涉 | B.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 |
C.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 D.彻底消灭法西斯势力的需要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以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据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在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是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说:“我知道,要摒弃的是思维模式。看似是一种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是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说明。(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冷战的起源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和争论不休的课题,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作为冷战一方的苏联,一直坚持认为是美国在战后推行的反共反苏政策导致了冷战。美国占据统治地位的观点是,苏联的扩张主义造成了冷战,美国采取的行动是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的勇敢和基本的反击……中国学者对冷战的起源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冷战是美苏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决策机构和决策人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美苏共振)。 ——刘金质《关于冷战的几点思考》
评价材料中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下列关于“冷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冷战”是美苏两极对峙的产物 |
B.北约成立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
C.60年代初“冷战”重心转移到美洲 |
D.“冷战”使世界各国避免了战争的威胁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1970年 |
美国 |
日本 |
联邦德国 |
法国 |
资本主义世界 |
工业产值(%) |
37.8 |
9.45 |
10.1 |
6.5 |
100 |
出口贸易(%) |
15.2 |
6.9 |
12.2 |
6.4 |
100 |
黄金外汇储备(%) |
15.5 |
5.2 |
14.6 |
5.3 |
100 |
材料三 “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地位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在政治、经济上对西欧的什么企图?
(2)依据材料三,美国的目的是否实现?请用材料三中的一句原话加以说明。材料三中尼克松总统所讲的 “竞争”指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格局呈现出的特点。这种特点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