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但就局部来看,有些国家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这些国家包括( )
①塞尔维亚 ②保加利亚 ③比利时 ④法国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
A. | 拿破仑战争 | B. | 普法战争 |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9月5日,英法军队转入反攻,展开了“马恩河战役”……经过马恩河战役,德军在西线的进攻被遏止,法军保住了巴黎。……到年底,西线转入相持,各自挖壕对阵。1914年的战争,由于西线德军攻势的受挫,东线的迅速开辟,德国被迫分兵两线作战,因而,以速决战为其战略目标的“施里芬计划”彻底破产了。
材料二 1915年战争重心东移。德国鉴于在西线的失败,决定改变“施里芬计划”,把主力调往东线,企图击溃俄军,迫使俄军单独媾和,以解除东方的威胁。……1915年春,在伊普尔战役中,德国首次使用毒气,英法损失惨重。
材料三 1916年,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关键性的一年。双方都力图打破僵局,决一胜负。1915年东线的战事表明,俄军不堪一击,但其幅员广大,德军不敢贸然深入,便决定在西线寻找英、法主力决战。鉴于凡尔登是法国著名的军事要塞,……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选择了凡尔登为德军1916年进攻的主要目标,……德国以大量的炮弹、毒气弹向凡尔登倾泻,法军……终于第一道防线失守,与后方的交通线也被切断。……由于德军攻占凡尔登的战略目标未实现,法金汉被革去总参谋长职务,由兴登堡取代。凡尔登战役是德国进攻的高峰,因此,它的失败也就成了一个转折点:此后,德奥方面每况愈下。
——以上均摘自《新编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恩河战役的影响。(2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登战役的影响。(5分)
(3)结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一战战局的演变及战场重心的转移过程。(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战场的西线:
材料二 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和伤亡情况:
战役 |
双方投入兵力 |
双方伤亡总人数 |
马恩河战役 |
152万人 |
35万人 |
凡尔登战役 |
112个师 |
70多万人 |
索姆河战役 |
150个师 |
130多万人 |
请回答:
(1)在材料一图中的空格中填注重要战役。(3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所列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3分)
(3)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对法国有何重大影响。(2分)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推进到了第二阶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 |
B.1916年战争的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 |
C.1916年协约国已基本取得胜利 |
D.日德兰海战后英国仍然掌握制海权 |
右图是一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下面叙述与之不相关的是( )
A.英国首先使用 |
B.和飞机同时亮相于凡尔登战役 |
C.首次亮相于1916年,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 |
D.首次亮相于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
1956年,法国凡尔登为纪念发生在这里的某一战役40周年举行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他们纪念的这次战役( )
① 由德军首先发起
② 在大战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③是一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
④德军虽然占领了凡尔登但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没有达到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 |
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
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 |
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 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整个树林被削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2分)
(3)写出一战期间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2分)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2分)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A.促进了社会生产的进步 |
B.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
C.传播了社会主义的观念 |
D.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
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
之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主要依据是( )
A.双方不分胜负 |
B.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承受了巨大损失 |
C.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停战和谈的方式宣告结束战争 |
D.战争的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 |
下列图片是一战时欧洲各国征兵宣传海报。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
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
C.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 |
D.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这样评价道:“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下列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财源滚滚,达到了“涨破上衣”的程度,这主要是由于( )
A.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开展贸易 |
B.本土远离战火避免了战争的破坏 |
C.美国利用和平的国内环境发展经济 |
D.美国的大量科技成果运用于工业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