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领导和参与辛亥革命的力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作为原来的统治者的士绅阶层,第二是以反对满族统治为宗旨的汉族民族主义者,第三是以推行现代民主共和为己任的革命者。相对而言,第三部分即立志推进民主共和的力量是最弱的。但组建新政权的任务却恰恰落在了这最弱的一部分力量的肩上。”之所以如此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后实现了主要政治力量的大联合 |
B.反对专制实行共和成为辛亥革命的旗帜 |
C.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 |
D.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压倒了反满的民族革命 |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 | B.中华民国的成立 |
C.清帝下诏退位 | D.《临时约法》的颁布 |
除革命党、咨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电报档》)。这表明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
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
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
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
“在1912和1913年,他们凭借技能和勇气争取使民国能够运转。西式的民主制度马上证明太洋化、太新型和太软弱,难以负担他们托付的重任。”文中的“他们”是指
A.维新派 | B.革命派 | C.立宪派 | D.中国共产党 |
“清军工程第八营二排长陶启胜查铺至第五棚时,惊见该棚正目(班长)金兆龙荷枪实弹,欲夺其枪。金见事败,疾呼曰:‘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一会员程定国持枪开击,陶带伤逃死于家。于是人声沸腾,枪弹如雨。”以上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同盟会成立 | B.武昌起义 | C.南昌起义 | D.武汉战役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三位安徽籍英烈简表:
姓名 |
生卒 |
家庭背景 |
事迹 |
宋玉琳 |
1879-1911 |
怀远城关人,家庭富裕,怀远“宫宋杨林”四大家族之宋氏族人。 |
早年参加反清革命组织“岳王会”,后加入同盟会;就读于安庆巡警学堂期间参加浙皖起义失败,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 |
程良 |
1883-1911 |
怀远城关人,家境贫寒,其父以瓦工为业。 |
19岁肄业于安庆陆军小学,参加安庆新军马炮营起义失败后至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弹尽被捕,英勇就义。 |
石德宽 |
1885-1911 |
寿县南乡集人,家境一般。 |
同盟会员,曾留学日本。参加过多次武装起义,后随黄兴参加黄花岗起义,壮烈牺牲。 |
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无法佐证的是
A.社会上层青年为资产阶级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B.革命者都受过良好的近代教育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部分知识青年所接受
D.二十世纪初安徽近代教育有一定的发展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 B.体现天赋人权 |
C.规定了民主共和政体 | D.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
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治开始资产阶级化 |
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
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
“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 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
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 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
1912年,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认为:“在我国,则强邻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则如所谓军国民教育者,诚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也。且军人革命以后,难保无军人执政之一时期,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将使军人社会,永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而无以平均其势力。”上述材料认为推行军国民教育
A.有利于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 B.有利于挽救民族危机 |
C.便于形成军人独裁 | D.容易出现特权阶级 |
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A.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C.迫使清帝退位 | 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