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二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三

图一:胡锦涛发表应对金融危机的演讲
图二:温家宝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并作出郑重承诺
图三:中国政府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图四:上海合作组织反恐会议
请回答:
(1)美国蔑称新中国为“海盗”式国家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的相应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4)材料三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际关系风云变幻,充满变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依据材料一概括出清朝不同时期对外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指出:“中国和印度……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它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从此,我国外交有了自己的“定海神针”,它表明我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作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至今依然放射出真理的光芒”。
——据《新中国外交历程》等整理
(2)请问材料二中提到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指什么?并指出这一原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三 关于中美在亚太的关系,习近平表示,亚太地区是中美利益交汇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中美在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密切协调,就区域经济一体化、反恐、防扩散、打击跨国犯罪、防灾减灾、减贫以及有关地区热点问题加强沟通与合作,有力的维护和促进了亚太的和平与繁荣。……习近平指出,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我们欢迎美国为本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同时希望美方充分尊重和照顾亚太各国的重大利益与合理关切。
——人民网《习近平接受美媒采访: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现又有人认为要实现亚太的和平其实很简单,关键在美国,你认为美国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有利于太平洋的和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三 :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材料四: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德国从2007年9月开始对中国实行“价值观外交”。“价值观外交”是默克尔所在德国执政党的对外政策纲领,其核心是意识形态,其主旨是将外交政策作为推进西方价值观的工具和手段,其根本目的是确保西方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制度在世界上的支配地位和西方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主导作用。为此,默克尔对华采取较强硬态度,指责中国的人权、西藏问题。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
(2)材料二中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新时期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4)结合材料一的观点,评价材料四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现代社会看重软实力的竞争。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公民社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力量。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当今美国的软实力主要依靠的是公民社会而不是政府,中国则倾向于依靠政府政策和公共外交手段来影响中国软实力。
——约瑟夫•奈著《权力的未来》
(1)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文化价值、社会制度等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政府主导下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所作的努力有哪些?
(4)有人认为,美国开国元勋奠定了美国发展软实力的基础,请从价值观念和体制构建两个方面说明这一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
——基辛格《论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 (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6分)外交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之间通过互访、谈判、缔结条约、互派常驻外交代表机构、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方式进行交往所形成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势力相对强大的政权,为了保卫其核心地区的政治安全,都或多或少地有自己的“朝贡——册封”秩序。……明朝时候,明太祖坚持“贡奉之物不必过厚,存其诚敬可也”的主张,“厚往薄来”往往给朝贡国家高于贡品的回赐。据记载,永乐十五年,“朝鲜国王李芳远勤修职贡,遣使赍敕及白金二千两、文绮表里二百匹……赐其妃文绮表里八十匹”。
——《中国历朝与周边国家的君臣关系:朝贡—册封》
材料2:1901年2月14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廷颁布上谕:“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迭命庆亲王奕匡力、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义和团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9年版)
材料3: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
——周恩来
2010年12月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公报》重申: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印肩负着确保两国经济社会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历史责任,对推动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新华网
材料4:2000年6月,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
2010年6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新华网
(1) 根据材料1,谈谈中国古代发展对外关系的动机。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4分)
(2) 材料2反映了清政府怎样的思想倾向?这说明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什么问题?(8分)
(3)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对推动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指的是什么?从国际关系角度谈谈这一“重大贡献”的主要意义。(8分)
(4) 简述新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突出特点。材料4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什么?(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领导人曾谈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的敌视有加无已。”“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1)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有什么重大作用?
材料二 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外交战线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材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只有真正遵循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
(3)据材料三,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2月l4日,中苏双方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第一条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妁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同时也约定苏联在1952年底以前,无条件地将中国长春铁路移交给中国,从旅顺撤出苏联军队。同时,为中国提供一笔总数为三亿美元的建设贷款。
——据(日)中岛岭雄《外交关系:从朝鲜战争到万隆路线》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自1970至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背景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什么共同特色?与这些国家建交,反映了中国在外交策略上有什么改变?
(3)你认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新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件么?这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1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
“改订新约”的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取消英美两个国家在华治外法权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同时取消1901年9月7日在北京与中国政府签订的议定书(即《辛丑条约》)。
1943年
中英美签署《开罗宣言》
关于中国的领土主权问题,中美双方同意: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东北各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必须归还中国。

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问题:(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0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一词由已久,经历几千年的变迁,才有今天的含义: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于古希腊的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为人民生活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中国汉语传统的“文明”内涵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材料二:文明在欧洲最早具有“进入人类开化状态的程度”含义以区别于野蛮落后状态是出现在18世纪中后期的法国。
材料三:中国古代长期以以文明自居,而以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夷、番、鬼。20世纪初中国把西方的 “Modem”翻译成“文明”,“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古希腊的“文明”内涵与古希腊什么因素有关?中国汉语传统的“文明”内涵为什么对行为、举止要求特别高而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2)材料二中,“文明”作为区别于野蛮的开化状态的意思,反应了18世纪法国的什么思想潮流?有何影响?
(3)阅读材料三,20世纪初中国“文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明”给中国近代带怎样的影响。(7分)
(4)新中国成立以,中国吸收了世界那些物质和制度文明的成果?建国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那些贡献?
(5)谈谈你对世界文明的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外交多次在外交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国总体外交的一部分,中国体育外交的开展是在中国总体外交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共和国半个世纪的体育外交史中,前苏联和东欧占有很大的篇幅。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朋友,这些国家对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到1962年十年间,中国对外体育交往总人数是10,291人,而与苏联和东欧的交往就占到了76%,达到7,820人。
——《60年中国体育外交:与世界牵手》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与作用。
材料二  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的范围扩展到一些亚非拉国家。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1963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的一个综合性大型国际运动会。从此,新中国把同亚非拉的体育交往逐步上升到主要位置。
——《60年中国体育外交:与世界牵手》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1954年,国际奥委会第49届全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奥委会,但同时顽固坚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拒绝撤销台湾体育组织作为国家奥委会的资格。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奥委会在经过斗争后,于1958年8月19日声明退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
1975年4月,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权利。1979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的名称为“中国台北奥委会”。
(3)联系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形势,概述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有利因素?阻碍新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材料四  1981年,中国男排反败为胜、力克韩国队,北京的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浑身伤病的李宁(体操),只得到最后一名。一些报道竟谩骂李宁为“体操亡子”。李宁还收到绳子,让他上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员和代表外国参赛的原中国运动员超过了1000人。其中最有名的是郎平。2008年8月15日,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新华时评认为“郎平依然为国争光”。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在体育情结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美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对中美两国意义巨大,对世界政治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的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美国正在用大力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与民主运动,这是我们所感激的。……7月4日万岁!民主的美国万岁!
——摘自《祝美国国庆日》(1944年7月4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论)
材料二

材料三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对美国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态度”形成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媒体对“红色中国”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此“态度”形成的时代背景。
(3)材料三反映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中美两国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现,外交舞台纵横捭阖、风云变幻。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史更是跌宕起伏,几经波折,回首这段历史,令人深思。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曾几何时,我们遭受着外国列强的侵犯;曾几何时,我们饱受困苦的饥荒。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这是一段令人反思的历史,弱国无外交,记住这个硬道理。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的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近代史上,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哪两场侵略战争直接相关?
(2)图一、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参加的哪两次国际会议?在图二的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图三反映的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其意义如何?图四中的美国领导人是谁?中美及中日关系的改善有何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世界格局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作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以及冷战后的外交政策的观点是什么?
材料二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 5世纪,在1 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 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当今世界“群雄竟起”的表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