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解体的含义是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 B.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
C.自然经济被近代企业取代 |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
A.洋纱和洋布 | B.咖啡和可可 |
C.产于印度的茶叶 | D.产于泰国的香米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这主要指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B.丝、茶生产完全商品化 |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 | 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 D.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 |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该现象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崇拜洋货风气盛行 | B.织工、铁匠被迫改行经营农业 |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洋货盛行,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在《卖布谣》中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有要,饿倒哥哥嫂嫂”。该诗反映了
A.作者提倡使用洋货 |
B.作者反对机器生产 |
C.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
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在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洋泾浜”英语。按《上海闲话》的作者姚公鹤的说法,这是一种以“中国文法和英国字母拼合而成,为上海特别之英语”。下列各项是关于这一现象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而出现 | B.读音不准,阻碍了当时的中西文化交流 |
C.应该是中国留学生引入的舶来之品 | D.丰富了汉语词汇,有利于英语规范学习 |
1852年米琪尔致港督文翰的报告说:英国“以低于成本20%~30%的价格,把布匹强销于中国”。这反映当时
A.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 B.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C.英国凭借经济实力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 D.西方侵略者控制了中国的海关 |
阅读右表《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以下对表格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 份 |
茶(万磅 |
丝(包 |
1845年 |
8019 |
13 220 |
1851年 |
9919 |
23 040 |
1853年 |
10 122 |
92 896 |
A.中国茶、丝加工水平高,竞争力强 |
B.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
C.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呈现增长的趋势 |
D.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
1852年英国人对中国的描述:“在收获完毕以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10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以粗布而论,我们是没有任何希望与之竞争的。”这里他强调的是
A.清政府闭关政策抵制英国商品 | B.中国的棉织品质优价廉 |
C.传统小农经济顽强抵制英国工业品 | D.通商口岸开辟少影响英商品销售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A.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B与西方国家入侵无关
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
鸦片战争后,洋货涌入中国市场,导致“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它所反映的实质是
A.内乱外患阻断了棉布外运 | B.农民转向种桑养蚕 |
C.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D.商品经济的发展受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