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 B.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C.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 |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记载,根据那个时候(五口通商后)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颇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虽离家不计也。”材料中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
A.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 |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
C.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 D.洋务运动的开展 |
在中国近代,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速度加快。这种“解体”是指 ( )
A.封建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进一步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 B.小农经济瓦解 |
C.自然经济被外国势力取代 | D.多种经济出现,取代了小农经济 |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者,十室而九。”洋布战胜土布的根本武器是 ( )
A.洋布漂亮 | B.洋布广告多 | C.洋布时尚 | D.洋布价格低廉 |
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
A.洋布外观漂亮 | B.洋布广告充斥 | C.洋布引领时尚 | D.洋布价格低廉 |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开并日益商品化 |
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洋布物美价廉 | B.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C.中国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 | D.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军用企业;1899年投产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棉纺织企业。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B.都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C.都是“实业救国”思潮产物 | D.都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这表明鸦片战争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①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 ②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③使部分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④对中国传统经济构成严峻挑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意味着( )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
④中国逐渐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
“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材料中的“三种势力”不包括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 B.洋务经济 |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D.自然经济 |
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在机器竞争时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于是纷纷兴办实业以救国,中国工业化开始艰难起步。其标志是
A.洋务运动 | B.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
C.外国在华设厂 | D.维新变法 |
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
A.洋布外观漂亮 | B.洋布广告充斥 |
C.洋布引领时尚 | D.洋布价格低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