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和船坞。以你的理解,这些最初的工厂大多从事
A.纺织服装业 | B.农产品加工业 |
C.冶金采矿业 | D.机器制造业 |
1876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参观该年世博会机器院时,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竟无一物于此”,造成中国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A.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突出 |
B.中国政府关于世博会信息不通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刚刚起步 |
D.中国腐朽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如图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
A.节约生产成本 | B.便于官府监管 |
C.带动民用企业 | D.与洋商争利 |
下列各项有利于近代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或新的阶级力量出现或成长的是
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②外商企业的出现 ③洋务企业的创办 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⑤《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
B.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
“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
A.发展生产与民求富 | B.培养人才积累经验 |
C.辅助军事富国强兵 | D.抵制洋货夺回利权 |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评说洋务运动:(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清政府自强运动的目的就是要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漂亮的拳击手套”是指
A.政治体制 | B.军事技术 |
C.生产技术 | D.思想文化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西方列强的强烈抗议下,清政府规定今后“夷人”均称为“洋人”,“夷务”均叫“洋务”。这表明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B.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加剧 |
C.清政府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 | D.清政府外交基本实现近代化 |
下表是19世纪中期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其中导致中国1844年进口猛增的原因是
年代 |
1842 |
1844 |
1846 |
1848 |
1850 |
1852 |
1854 |
1856 |
正当贸易货物总值 (万英镑) |
96.9 |
230.51 |
79.1 |
144.6 |
157.4 |
250.4 |
100.1 |
221.6 |
A.鸦片输入的减少 B.自然经济的解体
C.列强夺取了政治经济特权 D.5%的低关税率
茅盾在《春蚕》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宝通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不一定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油、洋布、洋纱……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有了小火轮以后,他自己田里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一天天不值钱,而且镇上的东西却一天天贵起来。”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 B.国民经济开始殖民地化 |
C.传统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 D.中国经济已经破产 |
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A.洋布外观漂亮 | B.洋布广告充斥 |
C.洋布引领时尚 | D.物美价廉 |
清朝同治至光绪年间,上海县妇女“向称朴素,纺织而外,亦助农作。自通商而后,土布滞销,乡妇不能得利,往往有因此改业者。”引文所述现象说明(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B.洋务运动兴起 |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
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
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 | 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