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正确的是 ( )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 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 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 |
下列近代重要文献,按照出现顺序正确的是
①《资政新篇》 ②《海国图志》 ③《法俄革命之比较》 ④《新学伪经考》
②④③①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①② D. ①③②④
近代以来,中国各阶级为追寻独立,民主,自由和富强之路,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图片所示文献中,能够反映资产阶级这种探索的有(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在洋务运动中教育领域呈现出一番新景象(下表)。对此番新景象评价正确的是( )
外国语学校 |
工业技术学校 |
近代军事学校 |
科举制度 |
留学生 |
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新疆俄文馆等 |
福州船政学堂、上海机器学堂、江南制造局附设操炮学堂、工艺学堂 |
天津水师学堂、广东黄埔鱼雷学堂、天津军医学堂、直隶武备学堂等 |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 (李鸿章) |
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张之洞) |
①传播西方科学知识、培养实用型人才
②加速了旧教育体制解体
③奉行“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构架
④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诞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据《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介绍,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指
A.顺应世界潮流 | B.走向民主共和 |
C.启蒙国民思想 | D.拯救民族命运 |
1843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1851年,该书传人日本后,连印十五版,极为畅销,1859年价格已达首版三倍。该现象说明
A.日本的民族危机比中国更加严重 |
B.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整体上比日本守旧 |
C.《海国图志》只关注了西方的新技术,中国人对此不感兴趣 |
D.《海国图志》要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在日本国内更有市场 |
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行事“相反”是指( )
A.抗击英国侵略者 | B.设立译官,翻译西学 |
C.虎门销烟 |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中国的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 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
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 | 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 |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
A.魏源《海国图志》 |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
C.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 D.洪仁玕《资政新篇》 |
广府中学堂是广东最早的一所中学堂。其必修科目计有:读经、讲经、修身、中国文学、国语、历史、地理、算术、博物、物理、化学、图画及体操等科。这反映出该学校的教育宗旨是( )
A.“中体西用” |
B.宣传维新变法 |
C.宣传民主革命 |
D.培养民主与科学的新型知识分子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后初期,知识界对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进行的探讨,主要集中在( )
A.认为中国的军事技术落后 | B.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落后 |
C.认为中国的清朝统治腐朽 | D.认为中国的思想观念陈旧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在改版时都改作“洋”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