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代、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西汉儒学、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列举一位)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西汉中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分)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在当时的中国有何历史意义?
(3)你是否赞同吴虞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的一项重大任务。
(4)在历史上我们的先人有很多思想主张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借鉴意义,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观点就有很多合理的成分值得我们借鉴,请举两例说明。
(5)要建立“和谐社会”,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 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 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 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 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 也较著名。……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 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 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 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200 多年前, 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椎崇。
材料三: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比较)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⑴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兴起的什么潮流?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股潮流兴起的国际背景。
⑵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⑶请各举一例分别评述材料三中提到的“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出现的文化倾向。
⑷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社会的变迁趋势。
材料一“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材料二 1944毛泽东与约翰·谢伟思谈话时指出:中国人民理解民主并且要求民主。它无需经过长期实验,或者教育,或者“监护”。中国农民并不愚蠢;和每个人一样,他很精明地关心于他的权利和利益。所谓“老百姓没有知识,不能实行民主政治”之说,是根本不能成立的。因而,中国应当立即结束“训政”,实行新民主主义的民主政治。
——约瑟夫·W·埃谢里春编著:《在中国失掉的机会》
(1)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人在争取政治民主化斗争过程中提出的三个重要政治主张。分析近代政治民主化产生及发展的主要原因。
(2) 根据材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过程有何特点?(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历经思想观念——制度——器物的原发创新历程。
——百度网
材料二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三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近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
(2)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请归纳这一时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西方相比,中国走这种近代化发展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改进”?其政治主张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什么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碍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语曰:“取法于上,仅得其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
材料二: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尊重廿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1)材料一中所说的“真立宪”与“不完不备之立宪”分别指什么? 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赞成的政治主张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与陈独秀在思想、政治理念上的异同。
以下是某中学的一个历史课堂剧的某一幕。阅读剧本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1916年北京某大学的课堂上……
甲教授疾呼: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乙教授(头束辫子,身穿长袍马褂):凡事不遵古法,无以承天。
丙教授说(慷慨激昂地):孔氏主尊卑贵贱之阶级……故二千多年来,不能铲除阶级制度,……恐再二千余年,吾人尚不克(能)享受宪法上平等自由之幸福。
众学生(击掌欢呼):真是精彩,说得痛快!痛快!
(1)该剧取材于中国近代的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为“救治中国”,乙教授所坚持的“古法”指什么?甲、丙教授则希望当时的同学接受什么新思想?
(3)经过这场运动,“众学生”的爱国思想、行为发生了哪些积极变化?
纵观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就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循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寻求救国真理的途程之艰辛、实现近代化的历程之坎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此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二
孟德斯鸠学说图解
材料三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梁启超述其师 语曰:“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大变。”其视事也,若此之易,实无政治上之经验。……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1935年商务印书馆)
材料四 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⑵材料二反映了孟德斯鸠的哪一学说?这一学说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
⑶材料三中“康梁之徒”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⑷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这场反封建斗争有何特点?这次向西方学习与以前的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回答:
1、请写出表格中序号对应的内容。
2、阅读表格,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这些派别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
3、综合分析近代不同派别为达到共同目标追求从而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中西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不断发展,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宋代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此,《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文明在文化领域到了宋朝达到顶峰,尤其是科学技术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的进展。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也说:“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因为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材料二:从16世纪后期,特别是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学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胡适说:“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胡适文存》卷首,1930年12月出版。)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毫无批判地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科学文化“中学西传”的具体表现。怎样理解“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为改变上述状况,近代前期,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了哪些先进的政治思想?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时期及其该时期的最重大理论成果(3分)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现“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现象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兰芝被休(强迫离婚)后: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节选
【材料二】“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则遍告之亲戚,言将以某日自裁(自杀),而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则鸠(筹)资为之治槥(音慧,意为小棺材)。前三日,彩舆鼓吹,如迎神人。少妇冠帔衮服,端坐舆中,游历坊市,观者如堵,有力者设宴饮之,……三日游宴既尽,当路结彩棚,悬彩绳其上,少妇辞别亲戚,慨然登台,履小凳,以颈就绳而殁,万众拍手称美。
——林纾《畏庐琐记》
【材料三】《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
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南北朝时期的人们对妇女再婚持何态度?并说明依据。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寡妇殉难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评价儒家思想的?(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今日当大地忽通,万国竞长之时……各国治法、文学、技艺、制造、财富、武备之盛,迥非匈奴、突厥愚犷之风。……皇上与诸臣,审时度势,图谋自强,亦固知法之不能不变矣。徒以根本未变,大制未新。少袭皮毛,未易骨髓。……狂中国之体制,而不能保中国之民,与稍变其制,而能保其民,孰为轻重?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1898年1月)
材料二: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体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年12月)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对西方社会的认识。材料一中的“稍变其制”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在这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不同主张?简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因素。
(2)简要评述材料三中陈独秀的观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前期思想演变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近代以来不同民族的交往日益密切,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作出了贡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日本文明开化过程中,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发生碰撞,日本人对此表现了不同的态度。①“倘若敲一敲假洋鬼子的头,便可以听到文明开化的声音”;
②“使用瓦斯灯会亡国”;
③“日本落后是因为日本人种低劣,必须改良日本人种”;
④ 明治政府为了表明日本已经文明开化以换取欧美同意废除不平等条约,推行欧化主义,修建了豪华的欧式俱乐部,举办有首相、大臣出席的化装舞会,招待欧美高级官员,彻夜狂欢。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①
(1)分析材料一中反映出的对待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各种不同态度。(4分)
材料二 :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孔子改制考》书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康有为和陈独秀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 “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等思想,主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而不同”这一精神的重大外交举措。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人物编号 |
图像 |
人物速写 |
人物编号 |
图像 |
人物速写 |
|
① |
|
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 |
⑤ |
|
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 |
|
② |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
⑥ |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
|||
③ |
|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
⑦ |
|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
|
④ |
《新青年》的创办者。 |
⑧ |
中国同盟会重要成员,曾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总长。 |
|||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分)
(1)从对“西学”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类连线(每一类2人)。(4分)
(2)概述这四个派别人物向西方学习的主张。(4)
(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主题是什么?(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五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务,------所谓怀旧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回答:
(1)材料一,该杂志是谁创办的?其前身叫什么名称?影响是什么?后期主要宣传什么为主?
(2)材料二,概括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3)材料三的学者在新文化运动中有何贡献?
(4)材料四是什么事件?它与新文化运动有何联系?
(5)毛泽东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概括毛泽东该段话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丁·路德大学毕业后,进入修道院当修士,他潜心修道后发现教皇和教廷大员们种种亵渎上帝的行为,日益坚定改革宗教的决心,他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岳麓版必修Ⅲ
材料二 戊戌年春,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并再版《新学伪经考》,在这两本书中,康有为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并自称为新创立孔教的马丁·路德。
(1)据材料指出,康有为和马丁·路德有什么相同点?
(2)马丁·路德和康有为的实践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