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在《仁学》中说:“两千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两千年之学,荀学也,皆乡愿(注:伪善)也。唯大盗利用乡愿,唯乡愿工媚于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这反映出谭嗣同
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②反对封建伦理纲常
③彻底地否定传统文化 ④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则材料实质 ( )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
B.肯定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
C.肯定了“中学为体”在当时具有积极作用 |
D.指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缺陷 |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
D.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
陈旭麓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批判。”该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 B.国民革命 | C.中共一大 | D.五四运动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后初期,知识界对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进行的探讨,主要集中在( )
A.认为中国的军事技术落后 | B.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落后 |
C.认为中国的清朝统治腐朽 | D.认为中国的思想观念陈旧 |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下列人物思想符合此观点的是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到“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国家’‘社会’等等,原非传统观念中所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输入的观念。旧用‘国家’两字,并不代表今天这涵义,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说。自从感受国际侵略,又得新观念之输入,中国人颇觉悟国民与国家之关系及其责任。”材料表明( )
A.在传统观念中已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国民的基本责任 |
C.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民应尽的责任 |
D.旧用“国家”并非是指朝廷或皇室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清末长篇谴责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的是晚清时期社会上的种种怪现状,展示了一幅清王朝崩溃前夕的社会画卷,下列内容不属于作品中的“怪现状”的是:
A.复古尊孔逆流的兴起 | B.清政府成为“洋人之朝廷” |
C.孔子穿西装 | D.大清子民“剃发、蓄辫” |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
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和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中国近代涉及制度之争的事件有(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 ;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如 。题干中划线内容很可能是( )
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 |
B.戊戌变法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 |
C.民国取代清朝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
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哪个口号呼应了上述观点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须知今后的世界,必成劳工的世界” |
C.“打倒孔家店” |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