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 |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
“有些女生已经开始觉醒,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为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上述情形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关联最大( )
A.辛亥革命 | B.新文化运动 |
C.五四运动 | D.新中国成立 |
梁启超先生1901年在其《中国史叙论》中,把中国史分成三个阶段,或者叫三个中国,即“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这反映出梁启超
A.以中国中心史观反对欧洲中心史观 |
B.不赞同把中国史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 |
C.是以全球史观研究中国史的第一人 |
D.从中外关系的角度建构中国通史框架 |
以下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鸦片战争前 |
鸦片战争后 |
长袍马褂 |
中山装、西装等 |
中餐 |
西餐 |
马车、轿子 |
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
A.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运动的推动
B.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的政策
D.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包括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均有报导。多为一事一画,上文下图。“故士大夫可读也,下则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意:无拘无束)之倾谈;男子可观也……螓首蛾眉(指女子),自必添妆罢针余之雅谑。”下列关于该该刊物表述错误的是( )
A.注重读者群体的广泛性 | B.反映了西学东渐浪潮 |
C.呈现形式通俗、平易 | D.在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洲之以部落共和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这表明( )
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 |
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 |
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 |
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 |
陈独秀在1923年1月发表的《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写道:“无产阶级客观的力量是随着资产阶级之发达而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既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无产阶级便更不用说了。”这种认识( )
A.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
B.科学分析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
C.认为党的工作重心应是开展工农运动 |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发展历程示意图,依据此图,中国近现代思想发展( )
A.是一个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
B.是一个西学东渐去传统化的过程 |
C.是一个东西文化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
D.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
为完成以下“中外文化交流”时间轴,在“?”处应填上( )
A.日本派出遣唐使 |
B.严复所译《天演论》发表 |
C.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 |
D.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
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
A.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 |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 |
C.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 |
D.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 |
严复认为“发明富强之事,造端于民,以智、德、力三者为之根本。” 进而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学说。结合所学可判断,这一学说( )
A.强调国民素质与国家命运相结合 |
B.形成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
C.主张采用革命的手段来开启民智 |
D.成为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 |
《海国图志》载:“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其广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
A.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
B.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
C.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
D.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
中国早期译者翻译《物种起源》,对“evolution”一词的翻译强化了“进步”的含义,认为生物的改变,一定是朝“进步”的方向而去。而达尔文自己却不认为所有的进化都必然朝着“进步的倾向”。近代译者对《物种起源》的翻译反映了近代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看重( )
A.基础性 | B.实用性 | C.科学性 | D.思想性 |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
C.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 D.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